在中华文化的深邃海洋中,“炁”这个词汇如同一颗璀璨的宝石,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它与呼吸中的气息不同,是一种潜藏于体内、难以言说的能量。我们的先人通过修炼感知到了这股力量,但对其本质却知之甚少,因此将其称作“元气”、“正气”。这种能量存在于我们内部,与外部世界隔绝。为了区分它与肌肉力的冲击,武术界又将其命名为“内气”、“内劲”,等等。在太极拳领域,人们认为,只有练到这一点上的“内劲”,才算是真正掌握了太极拳;只有能够运用这股力量,功夫才算达到了某种境界。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修炼经验,将太极内劲的几个主要特性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谈论太极内劲的流动性。当练习者达到一定水平时,他们会感觉到身体内部出现了一股新的力量,这种力量随着意念和动作在体内不断涌动和流通,每当它流向何处,那个地方都会感到舒畅。这时,练习者会清晰地意识到他们追求的那股力已经出现了。此刻,他们的心情会豁然开朗,如同拨云见日一般。而从此后的体验来看,这种流动性是太极内劵的一个显著特征,被前辈们形容为“浑灏流行”。
接下来,让我们谈论太极内劵的一致性。一旦初步贯通后,再持续努力一段时间后,当练习者感觉到这股力在不断增加,并逐渐形成一个完整且连续不间断的一贯力路,从丹田发源,以双臂双手为终端,一举一退都是一气化二色的状态,就像经典拳学所讲:“由脚而腿而腰,全需完整一气。”因此,可以看出,它的一致性是另一个重要特征。
然后,我们要讨论轻沉兼备这一点。当一次性的力贯通之后,在施展拳技时,练习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股力以丹田为核心,在全身四肢百骸之间开合聚散,有时候轻盈无比,如飘逸空中的杨花,有时候沉重如充满水银袋子的重量,无疑是“轻灵沉重兼而有之”。古代武术家曾这样描述过这种现象——既像绽放的杨花,又坚硬如金石。
接着,我们要探讨刚柔相济这一点。不了解太极的人可能以为这样的慢悠悠打法意味着柔软无力的姿态,但实际上,这只是表面现象。“柔”恰恰服务于更强大的“我”,即使最柔软也蕴含着最坚硬的情趣。那些心得丰富的人都能清楚地感受到每一次推手或技击,都表现出了外柔內剛、剛柔相濟。在不同的解释中,比如杨澄甫提到的“臂膊如棉裹铁”,以及武禹襄的话——他说:“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这里,“九曲珠”展示了柔韧,而“百炼钢”的话则强调了刚猛。但同时,也有明确表达了该艺术形式如何将这些矛盾融合成为整体能力——这是刚柔相济的一个例证。
最后,还有一项渗透传导。这一点变得更加明显,当你掌握并运用好你的力后,你开始发现自己能够穿透任何物品,不仅如此,对方甚至无法抵抗你的触碰。就像是拿起竹竿或者剑柄一样,你只需稍微调整一下呼吸,就可以让它们变成沉甸甸的地球上的巨石,而不是原来那样虚弱无力的工具。此刻,你甚至可以通过简单的手势引导对方,让他们完全失去平衡,使他们仿佛被牵引一般浮空,即使再怎么挣扎也无法摆脱你的控制。
以上简述了我个人对太極內氣五大特點之一生的理解与实践经验。我希望这些分享能够激发更多喜爱太極拳的人士对于這門藝術深入研究及實踐,並期望對他們帶來一些启示與参考。如果能夠達成這個目的,我將感到無比欣慰與滿足。
2025-02-28
2025-02-28
2025-02-28
2025-02-28
2025-02-28
2025-02-28
2025-02-28
2025-02-28
2025-02-28
2025-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