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2009年第4期对“太极拳的放松问题”,请名家作了专题讨论.各抒高见.获益匪浅。最近在《中华武术》2009年第10上看到有人介绍吴图南的”松功论“中说:”凡练太极拳者,知松、沉为太极拳之重要条件。”“松者,蓬松也。宽而不紧也。轻松也。放开也,轻松畅快也;不坚凝也。含有小孔以容其他特质之特性也。凡此种种,皆明示松之意义也。”吴老对“松”之一字之讲解,可谓穷极言词,用心良苦。
请恕笔者不敬.不管怎么解说.说来说去.似乎宥于 “望文生义”之嫌,说到底.还是一个“松”字的字面本意。太极拳的放 松,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放 松,一样都是要让身体和心理得到释放,但在太极拳中,这一过程更像是内外兼修,让每一次动作都充满意念与力量,使得整个身躯如同活着的一条河流般流淌,而非简单地停留于表面的体会。
我们平时的所谓“放 松”,就是让肌肉和关节逐渐变得柔软无力,而在太极拳中,如果只停留于这一层面,那么它便失去了其作为一种艺术实践中的深刻内涵和文化价值。而真正的太极拳中的“ 松”,则是通过不断地练习,让我们的身体从里到外,从细微处开始,将所有紧绷、僵硬的情绪与状态逐步释放出来,并将这种感受转化为一种静谧而又强大的力量。
像《中华武术》“名家讲堂”上吴文翰老师所介绍的:“在武式太极拳中还有一种骨肉分离法的 放 松 方法。”这个方法不是简单地让人躺下闭目养神,而是一种具体可行的手段,它要求练习者通过正确地调整呼吸、控制气息,将体内真气引导至丹田区域,以达到气血通畅、五脏六腑运行顺畅,从而使整个人体更加灵活协调。
这就带来了一个新的理解:把握好那一瞬间,当你意识到自己已经进入到了那种既能感受到自身内部变化,又能够透过肌肤传递给四周世界的心理状态。这正是我们追求的是那个超越日常生活所能达到的境界——一种精神上的飞跃,是对于生命力的最深刻尊重与探索。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到,“只有一 松 ,气才能通”。
杨澄甫《太極劍八勢圖》的其中一句话提醒着我们:“悟得此道,即可用剑破敌。”这里并非直接指向打斗技巧,更是在暗示,在掌握了这种内部结构之后,便可以自然而然地运用这些技能来应对各种挑战,无论是身体上的挑战还是情感上的波折。这也是为什么冯志强老师曾经这样说道:“只有明白‘ 一脚踏平’(即左足踏入右腿),方能全身舒展。”
因此,在学习和实践这门古老艺术的时候,我们应当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寻找新的角度去理解那些看似简单却又蕴含深奥意义的话语,比如关于如何将腰部保持柔软或如何通过不同的姿势来培养自己的内力等等。而这些努力总归不是为了达到某个固定的目标,而是在不断探索过程中学会享受这份精彩纷呈的人生旅程。在这样的道路上,每一步都充满了期待,每一次尝试都可能成为转折点。而最终,这一切都会回归到最初那句悠长且富有哲思的话语:“只有一码尺度,全凭天下英雄豪杰自定”。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