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练拳的旅程中,我曾经追求过所谓的“气感”,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进步并不明显。后来,我回顾了老师当初教我的拳架时常提到的“筋骨胀开”的要求。尽管当时我觉得胀开时会出现紧张现象,但现在看来,这正是练拳之道。
太极拳不仅要化也要打,因此必须全身骨节全部松松拔开,才能实现真正的劲力输出。在太极拳中,“宁让筋长一寸,不让肉厚三分”、“一寸长一寸强”都是至关重要的原则。当我们能够使每一个小节都能自由伸展,那么我们的发力就会更加顺畅和有效。
然而,在太极拳中,许多人却忽视了抻筋拔骨这一关键环节。他们可能会因为没有练出足够的抻筋拔骨而无法顺利发力,即使练习多年,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我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抻筋拔骨,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全身充满力量和活力的感觉。
当然,这并不是短期内就能达成的事情。整个过程需要耐心和毅力。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感到腰背胯等部位的一些酸痛,但这也是成长的一部分。如果你想要深入理解太极拳中的“金刚力”,那么你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前辈们展示出的规矩姿势,如立掌或勾手,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这些动作会导致前臂紧张,从而影响放松。但实际上,这样的姿势恰恰是为了更好地拉伸和打开身体各个部位,从而获得更多的内外平衡。
有些人将太极比作水,而我则认为它更像油——既透又粘、既柔软又有力量。这正是我们在练习时应该追求的心态:既要像水一样流畅,又要像油一样稳固和有力的结合体。
最后,让我们回到那位70多岁的大师,他自称是某名家徒弟,并且他的推手技术非常出色。他用一种特殊的手法进行推手,其中包括使用所谓“凌空劲”或“几米外发功”。这种方式虽然看似高超,但实际上缺乏基本功底,以及对身体各个部位正确拉伸和打开。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虽然重视气息、神意等方面,却忽略了基础上的抻筋拔骨,对于提升技击能力来说是不够格的话。
总结来说,要想快速学会轻功,就必须重视劲传导与转换,同时不能忽视基础上的抻筋拔骨工作。这是一条漫长且艰辛的小路,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
2025-01-19
2025-01-19
2025-01-19
2025-01-19
2025-01-19
2025-01-19
2025-01-19
2025-02-05
2025-01-19
2025-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