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白鹤拳:揭秘古武术书中的养生之道
在福建泉州,2015年11月举办的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系列活动中,世界(永春)白鹤拳大会吸引了来自波兰、德国、俄罗斯、美国、摩尔多瓦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等地区的白鹤拳师和学者们。他们共同探讨的是白鹤拳的健身与养生问题。这一主题不仅体现了现代社会对传统武术价值的重视,也反映出人们对于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
现代人选择练习武术,不仅因为兴趣或防身需求,更为了达到健身与养生的目的。相比于一些体育运动,武术不仅能够增强身体素质,而且没有副作用。许多体育运动员由于过度训练而早早衰弱,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警示。而武术爱好者,如修炼内家拳如白鹤拳、太极拳等的人,却往往能保持健康长寿。
例如,90岁高龄的郑文存老先生,他依然能表演“八分寸劲”,招沉力猛且形神兼备。此外,《搏击》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低调的白鹤拳师老黄》也展示了通过修习白鹤拳获得健康益处的事例。在同批患有尘肺病病友中,他是最后一个活下来的。
那么为什么永春白鹤拳等武术能有显著养生效果?这主要得益于其整体性思维,即内外兼修和刚柔相济,以及形神兼备。在《方七娘拳祖》、《桃源拳术》这样的古籍中,我们可以看到提到白鹤是一种灵性的飞禽,它象征着内家功夫。而在实践上,要重视吞吐浮沉和调息固气,以达到内外兼修之效。
1921年的《少林拳术秘诀》指出要先学习三事:不动心、数息和破生死关头。而《易筋经·膜论》则强调培养无形之气与有形之身相辅相成,以成不坏之体。王于宁在《白鹤拳的身体哲学》一书中进一步阐述了这一点,将吐纳之法融入四功四形,使升降沉浮及阴阳虚实得以实现平衡,从而达到最佳状态。
因此,在探索永春 白 鹥 拳 的 养 生 功 效 时,我们必须从整体来看待它,而非片面地将其局限为单纯的手段或技巧。只有深刻理解并实践其中所蕴含的心理与物理要求,我们才能真正领悟到这门古老艺术如何帮助我们塑造更健康,更完美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