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修习者,我深知“劲”与“力”的区别。常见的误解认为这两者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达,但实际上,它们代表了不同的武术理念。在内家和外家的练习中,武术修为者逐渐领悟到这两个词汇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在太极拳这样的内家武术中,“内劲”是指身体内部能量的释放,这种能量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提升来增强,而“外力”则涉及到两个或多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通过打击、拉扯等方式展现出来。
对一个独立系统来说,内部所具备的最大能量称之为其极限内劲,而这个值会随着练习者的技能水平而变化。然而,这种极限内劲是否能够完全发挥出效果,则取决于个人的意识和行为控制。此时,有人可能会提出,如果一个人同时施加力量于自己,那么这是不是一种力的应用?这种问题触及到了我们对于总系统与子系统关系理解的问题。
如果将自身视作一个整体,不论双拳收缩还是发动,都属于内劲。而若把手脚看作五个独立部分,每部分都有自己的活动,那么它们之间就存在着冲撞或者拉伸的情况,即分别表现为“冲力”或“拉力”。
褚桂亭老师曾说:“现在技击不能讲了,一提打人就不得了,其实拳就是打出来的,练拳不讲技法,同体操有什么两样?如果技术不能写,攻防不能讲,劲还总可以讲嘛。”他强调的是,无论何种情况,只要是个人单独练功,就是在追求一种纯粹的“劲”,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力”。
因此,“内劲”衡量的是系统内部能量大小;而“外力”则是指两个系统间传递后产生效应的一种状态。这一点也说明,在实际操作中,不同能力的人在相同条件下发出相同大小能量时,由于缓冲(弹性移动)差异,其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太极拳中的修为就在于,使对方难以抵消,同时尽可能减少对方对自己施加压力的反作用,从而达到最有效率地发挥自身潜力的目的。这需要不断磨炼,以提高自我能力,并使得在必要时刻能够恰当地释放出足够的大规模能源。
简而言之,“短劲”容易造成损伤,因为它迅速释放大规模能源;而“长劅”,即持续性的输出,也许更容易导致对方摔倒,但由于减速度较小,对方可能更容易适应。如果处理不好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到战斗结果,因此了解并掌握这一点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