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至今仍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在于不断有人推动传统的发展,不断将适合当代的理念融入武术中。这一点正体现在昆仑太极门内——昆仑太极拳。
昆仑太极拳源自老子的道家哲学,它是一种既练功又练技的内家拳法。它以太极桩、八段锦、易筋经等为基础,并脱胎而成独特的一种内家拳艺。其主要特点是松、宽、放、展、蹬、贯、侧和韧,是一全身运动。
昆仓太极拳动作优雅大方,招式流畅自然,使人心智清明,力量到达九窍,让人赏心悦目。作为百年传承的内家拳法,它不仅是道家的产物,更要符合道家的思想,从虚无求实有,从柔弱求刚强,从外柔求内刚,最终达到返虚入浑,练虚合道。在这过程中,其精髓即“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
昆仑太极门不仅是一门武学,更是一种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它包含了完整的心法套路以及养生的秘密。它讲究的是动静相间和刚柔相济,即既练内也练外。而心法要诀则是在“守中”,认为性命不过是同一个物体两种说法,因此主张性命双修先要空其心,然后保其身,以达到性命双全形神俱妙。
根据昆仑太极拳的八大特点,在练习时遵循“收心巡气凝神展窍开宫筑基練己得藥結丹”的循序渐进过程,使身体达到阴阳平衡(即中和)。历史上,这种风格主要流传在青海、新疆地区,是历代道士皇宫王府修仙及强身健体的手段方法。
据说在元末明初,由张三丰将昆仑派武学收集整理创下了正宗武当太极十三式,而昆仑派的昆仑太極拳又吸收了这些精髓。但由于历史原因,每次传承后都未向后人告知。
在近现代,一位名叫堤克鲁·呼图克图的大师将秘传的昆仑大極拳从新疆带到了上海,与吴佩孚贴身甲卫智立禅师相遇,将此技授予之。此后,该技术被江正南和钟建华所继承并教授给叶林等几位高手,其中钟建华还将第一路、二路、三路分别授予邹帆等几位弟子。
截至目前,此技术已分为三路:第一路由叶林所掌握;第二、三路由钟建华及其弟子所继承。在2004年,当邹帖向一位长者展示他学习到的第二路时,那位长者竟然认出了这是第三路,这使得邹帖意识到自己实际上掌握的是第三路。此事再次证明了此技术复杂且难以分辨真伪。
尽管如此,只有少数人了解这门古老而罕见的情景,如重庆市江津区骆崃山附近还有其他几个能记住这一切的人,但目前社会上对此类信息几乎没有报道或刊载,所以可以推测它可能已经走向绝迹之途。不过,在2014年1月,这些知识终于成功申办为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以确保这一宝贵文化遗产能够继续流传下去。
2025-01-07
2025-01-07
2025-01-07
2025-01-07
2025-01-07
2025-01-07
2025-01-07
2025-01-07
2025-01-07
202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