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节律心脏简化24式太极拳分解教学之韵动人心

太极拳中的“节节贯穿”,我观察到许多练习者对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打拳应该像流水一样连贯不断,有的则强调其能够促进内气的流动,还有的则将其解释为脊椎的快速晃动,以至于即使是小力也能产生巨大的效果。

据我的老师传授和个人实践,我对“节节贯穿”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悟,现在我希望与大家探讨一下。

太极拳中的很多要求都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我的老师早就提出了要在“节”中寻找分家,这里我们先从找到“节”开始。

当进行肘部击打时,大臂与小臂之间就形成了一个节点。当抬起手腕或坐腕时,手指与小臂之间也形成了新的节点,同样如此对于屈膝、小腿、大腿、下肢与身躯以及五指一合等处,都会出现多个节点,只要你细心去寻找。

这些节点有什么用呢?它们实际上是形成了许多张弓,而拳论中说:“身备五张弓”,这只是大方向,其实每个地方都隐藏着更多的小弓,当人达到身备五弓后,再仔细检查,就会发现除了大弓之外还有无数的小弓,每个小弓又成为防御线,每次接触到来力的瞬间,每个点都变成了防御线。而且,每一个点都是以每一个节为支点,以手臂为例,从手到肘之间角度应大于九十度,否则就是断掉了,如果保持这个状态,对方来力处处受阻,我反击也是同时使用所有的大、小弓一起发挥威力。

我们知道,要把物体扔出去,如果两个人条件相同,那么差距不会很大,但如果使用上箭,我们就会看到速度、力量以及省力的效果不同。当多个箭一起发射,它们的威力可想而知。

现在让我们再理解一下什么是“节节贯穿”。当对方攻击时,从最远的手指开始,一步一步跟上,然后反击也是从最远的地方开始,一步一步跟上。一走路就先走脚尖,再随之转动肩膀和腰部,同时让几个关節同时做旋转运动和伸展,而不是单纯地一根筋、一抡胳膊(只移动肩关節),这样才算真正实现了“节节贯穿”。

每一次挥舞都有自己的節奏,对方来的劲行到了我的那个点就会被吸收,不会传递给身体上的其他部分,所以我可以稳定不倒。如果对方推我身体,我松开膝盖也有自己的節奏,对方的劲行到了我的膝盖就无法继续作用到脚跟上了,那时候我也不需要移动身体去应付他(当然还可以加一些公转自转虚实变化等技巧引导他)。

这是科学原理,无论如何讲述还是难以明白,最好的方式是亲自尝试才能迅速理解。理论必须通过实际操作检验,并且实际操作也必须通过理论指导。这就是太极拳所追求的一种平衡状态。在打拳中要求沉肩坠肘、松胯曲膝、五指抓地,这些要求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公平且合理的,因为它符合太极拳本质,即合乎自然规律的声音才是好声音,而不是看谁师承的是名门派系。

标签: 武林人物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