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背拳,这一门传统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据记载,明代黄宗羲在《南雷集·王征南先生墓志铭》中提到“佑神通臂最为高”,其子黄百家在《学箕初稿·王征南先生传》中进一步阐释,“通臂,长拳也”,显示出明代时期通背拳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白猿通背拳的历史更是悠久,它自唐末宋初由陈抟老祖所传,并经过数朝的流传,最终在清代道光年间,由鲁云清将其带入北京。在那里,它逐渐形成了以石鸿胜为代表的独特风格,至今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
石鸿胜不仅艺成后授徒,还收有多位弟子,其中包括张文成、刘子英、项仲山、马晓合和韩洞一。其中马晓合师承之路与刘子英关系密切,其家族成员介绍他拜师学习。由于马晓合来自牛街回族,他将这门武术带到了牛街地区,从而形成了该地区独有的白猿通背拳风格。
白猿通背拳以仿猿灵活的手法和臂力为特色,以内外兼修的方式达到身法灵动快捷和手法精妙多变。它讲究舒展大方、松活自然,以及探背松肩等技巧,使得练习者能达到周身运转、气血贯通的效果。
此外,该拳还强调道家的内修理念,如“似圆非圆气化圆”、“虚实变化意中传”等,以实现内外兼修,为基础。本身法则要求头顶项领胸前空背后绷肩如负担琵琶骨活如扇两手相连如星穿;呼吸则应吸胸沉气气落丹田聚结心神意在顶悬;步法则需四六步多操练中正不偏擦拉步永不换;劲功则要出手冷行气醒沾衣发劲一指为正轻灵活缓缈柔软速急巧冷弹脆快硬沾粘绵连随。
总体上,白猿通백拳非常注重基本功训练,一招一式都从活背法及操桩打袋开始。先求身顺功沉后求艺通。此过程通过放长击远周身松活两臂贯通来锻炼身体,然后通过右拳左掌前后进取肩背协调步法灵活来提高技术最后采用拔步阴阳掌来磨练出各种工夫。这便体现出了中国武林那句行话:“练拳先练功,功到自然成”。
2024-12-21
2024-12-21
2024-12-21
2024-12-21
2024-12-21
2024-12-21
2024-12-21
2024-12-21
2024-12-21
2024-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