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文化中,“炁”这个概念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的读音与“气”相同,但它并非肺呼吸中的气,而是一种潜在的内在能量。我们的祖先通过练功感知到了这种能量,但对其本质并不了解,因此将其称为“元气”、“正气”。这种内在能量存在于体内,为了区别于外部肌肉力量,武术界又将其称作“内气”、“内劲”等。太极拳界认为,只有练到这股“内劲”的出现,才算是正式入门;只有掌握并能够运用这股“内劲”,才能达到一定境界。本文结合我多年的练功经验,将聊聊太极内劲的一些主要特点。
首先,要谈论太极内劲,就必须提到它的流动性。当太极拳练至一定程度时,当你从积累为主转变为突破为主,从而实现了太极拳功夫第一次飞跃,那一天那一刻,你会感觉到身体内部有一股新的力量。这股新力量随意念和动作不断涌动、流行,每个地方都很舒畅。在这一刻,你会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追求的这股內氣已经出现了。这时你会感到一种豁然开朗,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从贯通后的体验来看,流动性是它的一个非常明显特点,这一点前人描述得最好,就是所谓的“浑灏流行”。
再来说说完整性。一旦初步贯通后,再继续努力一段时间后,你会感觉到这股內氣在不断增加、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最终形成一个以丹田为核心,上至双臂双手、下至两腿两足,一切均相连续的一股整力。一动就跟着一起移动,一静就跟着一起稳定,如经典拳论所讲:“由脚而腿而腰,全需完整一气。”向前退一步或向后退一步,都能得到机遇和势头,从此可见,完整性也是太極內氣的一个重要特点。
接下来要谈的是轻沉兼备。当你的內氣贯通之后,在练拳时你能够清晰地感受到這種內力以丹田為中心,在全身四肢百骸之间开合聚散,不断变化轻重之分,有时候像充满氦气的小球飘然欲起,有时候又像装满水银的小袋子分量沉重,是既轻且重,这就是所谓的“轻灵沉重兼而有之”。
然后是刚柔相济。不了解太極拳的人看到慢悠悠的姿态,便以为練者软弱无力,其实这是表象。事实上,“柔”是为了强硬,“极柔软然后极坚刚”。当你的內氣贯通之后,你可以清楚地感觉到 太極拳外表柔软实际上却充满了强硬。你可以听到杨澄甫的话:“臂膊如棉裹铁”,他讲述过我们应该如何使自己的身体成为这样。而武式派宗师武禹襄则更详细地阐述,他说:“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这里,“九曲珠”代表了柔韧性的表现,而 “百炼钢”的坚硬则显示出强悍。我还注意到了,在推手技击中,我们常常使用的是这样的策略——让对方相信自己很软,然后突然发挥出巨大的力量,这正是在展示我们剛柔相济的情况。
最后要说的便是渗透传导。当我的內氣变得更加完善,我发现了一种新的能力:我能够把我的力通过任何物品传递出去,无论是我拿起剑柄还是竹竿,我都能够感受到这份力量迅速扩散,让它们变得更加沉甸甸。我甚至可以用这个技能让对方觉得他们失去了平衡,让他们容易被牵引。这就是我体验到的渗透和传导能力,是另一个值得赞赏的地方。
以上简短概括了我对太極内の五大特征的一些理解。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每个人对这些特征的理解可能不同,因为每个人的修养水平和悟道速度都是不同的。如果这些信息能够激发其他爱好者对于深入学习与实践的心情,那么我感到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