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承传承
尊敬的武术大师尹长松先生,自幼习得家传南拳(洪门),后又从湖南多位明师处学习,其中包括左少靖、刘其武(前河北国术馆武术教官,擅长北派少林及八极门)以及聂秀山(抗日大刀队成员,1984年和1986年全国武术观摩会翻子拳金牌得主)。尹师精通少林拳械与擒拿技法,以小手功夫著称。文章整理者刘义军,是他的弟子之一,从1988年开始在尹公指导下学习南北少林派拳械及擒拿散手技法,为继承和弘扬少林功夫而努力。
二、翻子拳概述
这套翻子拳是我老师聂秀山先生传授给我的,我又将其教授给了我的学生们。在20多年的练习中,我深刻体会到这套拳法独特的魅力,它与其他 武学有着显著差异。
这个套路强调的是手部的寸翻和肘翻,以及脚步上的擦步翻。起步时是震脚跟踢起,而落步时则是震脚掌扎地。整体感觉是势猛劲沉,每个动作都充满力量,如同不断回响的手臂和脚趾一般连绵不绝。这套流畅无比的招式,让人感受到一种非凡的气势。
三、解析每个招式
并步双插掌
站在并步姿态,将两手自然放置于身体侧边,目视前方。(图1)
接着,用两膝略微打开,将两手成“V”字型,一次用背面向下插入,然后再次提起,再以心面的方式向下插入。(图2,3)
要求保持身形中正,并对准双掌。
翻握上抱拳
紧接着上一步骤,将双掌由下往外转,然后再往内转几圈,同时弯曲腿部进行蹲坐动作,用右手变为握住空气中的东西,上抱至右耳旁位置,与对方点头礼节相应。(图4)
并步架拳
接上一招,双手同时变为护胸前的姿势,右边外侧打出一个弧线形状,小指朝里,大拇指压住食指、中指;眼睛盯定在两个护胸的手腕之间方向.(图5)
并步双架掌
紧随其后,把两只护胸的手迅速向内转然后向外,再回到原来的位置,但此时改为在身体左侧展开,使左右各有一只还未完全闭合的小圆形空间;目光瞄准眼前的左侧方向.(图6)
马步左冲击
轻微抬高重心,让左足沿着地面滑行形成马蹄状立足,同时伴随这一举措做出冲击动作,将整个身体倾斜到一边,使另一方面变得更加灵活;当完成这一系列运动后,还要确保能够维持平衡状态并继续前进。(图7)
弓马架立
转身使自己的站立形式变成弓马姿态,即把全身重量放在单一的一条腿上,并让另一条腿跨越过第一条腿,因此形成一种半月牙形结构;同时让自己拥有的武器或工具(如我们所说的“剑”或者“刃”)伸展至最远距离朝某个目标射去;(此处需注:剑尖并不触碰任何物品,只是一个虚构的攻击行为)(图8)
7 上插踏立
依然没有停止之前动作,在原来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将其中的一条腿移动到原本另外那条腿所在地点,此过程中需要保持自身稳定性避免失去平衡;对于武器或工具也是一样,当它即将达到最高点的时候,却突然停留下来,而不是继续进行下去,这种操作可以被理解为是在寻求一种静止与持续之间微妙变化;(这里图片需要展示不同角度来帮助理解)(9,10; 10反面显示另一个角度)
8 马踏立象
紧接着之前一次行动,不断迈进进入新的阶段--使用较短且更稳定的旋转速度使已经停留在那个高度上的武器/工具产生回旋效应而不是简单直接停止,从而带来一种似乎永不结束但实际已接近尾声的情景;(11,12; 反面展示另一个视角)
9 按肩靠倒
最后一步骤,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力量,以便能逐渐降低所有这些活动直至消失于现实世界之中,这一切都是为了准备好迎接新的挑战---像这样通过改变我们的物理状态从而影响周围环境中的事物;(13,14 ; 反面显示不同的场景); 不管是哪种情况,都应该始终坚持这种精神——既要了解如何使用自己拥有的力量,又要知道何时应该适当减弱或加强该力以达到最佳效果
10 转身弓马刺
首先进行180度旋转,使整个身体状况发生巨大的改变,最终走回到最初相同的地理位置,但现在却拥有不同的视野,因为你已经经历了时间空间的大革命。而这个过程本质上就是通过你的意志力的操控重新塑造现实。(15)
11 转身马蹄刺
然后,你选择性的决定是否把所有这些积累起来成为最终胜利者的关键因素,或许你会选择利用他们作为跳板、一段旅程的一个重要部分,而非目的本身;就像这张图片一样,它捕捉到了瞬间,但是真正值得注意的是隐藏在那里的故事,那些关于探索潜能以及对未来可能性开放的心智游戏。(16)
2025-01-19
2025-01-19
2025-01-19
2025-01-30
2025-01-19
2025-01-28
2025-01-28
2025-01-19
2025-01-19
2025-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