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流水之舞的演变与哲学内涵
在上个世纪初,公园绿地上出现了一种以缓慢柔和动作锻炼身体的拳术,人们称其为太极拳。其中,大多数是杨式太极拳。关于其来源,一般认为是由杨露禅从陈长兴学习来的,但也有传言指出创始人是张三丰,即明朝的一位道士。然而,从历史考证来看,张三丰并非真正的武术家,这可能仅仅是一种民间武术爱好者将自己的拳法附会于仙道,以祖师自居的心理现象。
根据唐豪、顾留馨等人的考证,太极拳实际上是由陈王廷所创造。这一点可以从陈王廷遗词中推断,他在遗词中提到自己年老时仍然练习《黄庭》一卷,并教给了几位孙子一套打击技巧,这些技术后来被编成了《拳经三十二势》。早期的陈氏108势长拳中采用了戚继光编写的《拳经三十二势》的二十九势,因此可以推断陈王廷所创造的是108势长拳,而这也许就是现代八十余式传统太极中的基础。
现代我们看到的陈、杨两家的传统太极,其外形虽然来自一0八势长拳,但其内涵则来源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之理。在《周易·系辞》中,“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讲述了阴阳之间不断变化与互补的情景,而老子的“万物负阴而抱阳”更深刻阐释了这一点。
从 陈王廷到 陈长兴,他们赋予108势长款以 太極 的内涵的人,可以说是創造 太極 拳的人。但我們無法確定他就是創造 太極 拳的人。唐豪說他就是佚名氏 《陰符槍譜序》 中提到的山右 王先生,因而斷定他與陳長興同為乾隆時人,這點並不令人信服。而且我們無法證明 王先生 就是 王宗岳。但從他的論述來看,他似乎知道許多關於 太極 拳運用的秘密。他們講解到如何通過對抗時不使用力氣或速度,而僅僅依靠感覺和意念去引導對手,使他們落空後再攻擊這樣做能夠讓身體保持平衡,並且使練習者能夠達成養生防身效果。
最後,這篇文章強調了 太極 拼命追求變化,不斷改變自己的姿態動作,以达到平衡與自然狀態,這正如天地萬物都在不斷變化,只有這種變化才是不變的真諦。在練習過程中,要將所有動作融入整個身體,每一次移動都要精確控制,以達到最大效益。此外,也強調每一個動作都是隨心所欲但又自我控制,這正是在實際生活中應有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