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功法秘籍9000部揭秘松字背后的玄机

《中华武术》2009年第4期对“太极拳的放松问题”,请名家作了专题讨论。各抒高见,获益匪浅。最近在《中华武术》2009年第10上看到有人介绍吴图南的”松功论“中说:”凡练太极拳者,知松、沉为太极拳之重要条件。”“松者,蓬松也。宽而不紧也。轻松也。放开也,轻松畅快也;不坚凝也。含有小孔以容其他特质之特性也。凡此种种,皆明示松之意义也。”吴老对“松”之一字之讲解,可谓穷极言词,用心良苦。

请恕笔者不敬。不管怎么解说,说来说去似乎宥于 “望文生义”之嫌,说到底还是一个“松”字的字面本意。但是,这个字面本意却蕴藏着深厚的内涵与修炼技巧。在太极拳中,“放 松”的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理解相去甚远,它是一种特殊的状态,一种通过意念和呼吸来实现身体柔软、力量释放的一种状态。

我们平时所说的“放 松”,通常意味着减少肌肉张力,但在太极拳中,如果仅仅是这样做,那么它就会变成一种消耗体力的活动,而非真正达到内外柔软、气血流通的目的。而正确的方法是在每一个动作中都要结合用意,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姿态,让身体随着呼吸自然地进入一种动态的放 松状态。这就是为什么在许多经典著作和名家讲堂上,都强调"①不用力"和"②用意"并重,以至于最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心理暗示和身体感受,即所谓的"用意不用力”。

杨澄甫《太极拳术十要》中的"松腰"正是这种精神的一个体现,因为腰部作为连接全身运动轴线的地方,对于保持整体平衡与柔韧性至关重要。而冯志强老师则提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他指出,在每一个打招式之后都应该有一次沉肩垂肘,并将这次过程称为一种内部气息向四周扩散的手段,这样久而久之,就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内外协调。

总结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在太極拳裡,“放鬆”的含義遠比一般人想象得更加深奧與複雜,它涉及到的是一個從表層到內核逐步實現動態調節與氣血循環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矇眼掩耳”的错误理解并不适用于真实修炼,而應該通過對於自己體內動態狀態進行精准掌控來達致最佳效果,這才是真正掌握了那一位大師所傳授給我們的大智慧——只有一種「開合」,才能使得氣血流通自如,从而达到最高效率的人體机能运转。此等秘籍9000部,如同天书般隐晦,却又如同月亮般温暖地照耀着寻求真谛者的灵魂,每一步进阶都是对自身潜能的一次探索与挑战,也是一次心灵与肉身间无形的情感交流,只有不断磨砺,便可见其背后的玄机,也许你我都未曾意识到,其实隐藏在简单的一个文字之间,是一片广阔无垠的心灵世界等待我们去发现……

标签: 武术知识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