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影绘辉黄林派

四川的黄林派,其源流深邃,颇具传奇色彩。据说,这一拳术的诞生,源于峨眉山万年寺旁的一位道长,他在深山中观察着猴子与蛇兽之间的搏斗,借鉴了猴子的机灵和蛇的柔猛,将这些特质融入到拳术之中,创作出了以火龙滚为主体的独特技巧。后人便根据万年寺内的一幅楹联来命名这门武艺,即“黄林派”。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称,在清朝雍正年间,由于皇帝对武林高手进行通缉,大批习武之士被迫隐匿起来。在四川彭县九峰山聚集了一批武林中的精英,他们相互切磋技艺,并将各自掌握的拳术精髓传授给众多求学者。这一过程持续了数载,最终形成了一套独具风格、富有韵味的拳术。由于练习与传授地点附近有一片银杏树群,每年的秋天叶落成金黄,因此人们将这一独特风格的拳术命名为“黄林派”。

在清朝光绪时期,一位名叫刘松云的人从宋鹞山学习到了这一门艺术,并将其带到了成都。他教授了钟润生、张海门以及钟敬芝等人,使得这一门拳术迅速在成都市及周边地区如攀枝花市、内江市和万县等地流行开来。

至今,“黄林派”依然是一门备受推崇且实战性强的小型民间武术流派,它不仅保留着古老文化遗产,更是当地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对他们来说既是一种运动,也是一种精神寄托。

标签: 武术知识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