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合一拳谱中国意拳之美

意拳由王芗斋先生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创立于北京。它是在形意拳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各家的拳术之长而独创出的一门特殊拳学,它有一整套完整的训练体系。王芗斋先生,字尼宝、宇僧,晚年自号矛盾老人。1885年生于河北深县魏林村,1963年7月在天津逝世,享年78岁。

王芗斋先生学拳之始,就不拘泥于拳术的派系门户之见。他认为:我国拳术历史悠久,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有成就的拳术家,都具有不同的风格与特长。这正是我国武术所以源远流长、繁荣兴旺的原因。先生对拳理的着眼点并不是一技、一得的局部学识,他用毕生精力探索和研究武学学术领域里的真谛,并在形意拳的基础上,融各家武艺之长,于20世纪40年代在北京创立意新武功——中国意新架。

在芗斋先生衣钵传承下,我国首位宗师姚宗勋教授继承并发展了这门艺术。在他的努力下,不仅使中国意新架技术体系更加完善,而且将西方搏击技巧如打靶、沙袋等大胆引入,使训练更为丰富多彩,从而极大提升了训练效果,为中国武侠文化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做出了巨大贡献。

姚宗勋教授以其卓越的人才和严谨精神,将中外武艺融会贯通,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使得中国意新架训练系统日益完善,为后来的传人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时间推移,这门艺术被第三代传人姚承光教授继续发扬光大。他凭借其聪明才智和刻苦学习,以实事求是的心态,对现代心理学、解剖学等多方面知识进行整合,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独具特色的方式传授给后来者。

依据古人的智慧,“神经控制肌肉”、“骨骼作为杠杆”、“关节为枢轴”的原则,是我们追求“浑圆力”的基石。而通过站桩这种静态状态下的锻炼,我们能集中精神,加强意识指导,全身放松,同时保持呼吸自然,这便是培养正确条件反射和克服弱点所必需的一种方法。此法也适用于任何运动项目,无论是从慢到快还是从无动到有动,都符合运动技能形成与提高效率的手段要求。

站在这一伟大的思想根基上,我们通过站桩(健身桩与技击桩)、试力(包括试声)、走步(摩擦步)、发力以及推手和散手等形式组成了完整而全面的事项。如果说站案就是我们此生的灵魂,那么试力的延伸,就是我们的力量;走步,则是连接全体协调性的桥梁;发力的爆发,是战斗中的生命线;而推手则是双方交互作用中的策略游戏;最后散手,则是一场自由且充满活力的舞蹈,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既强悍又优雅的大舞台——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所赐予我们的宝贵遗产,也是我心中最美丽的情感表达。

标签: 武术知识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