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汉拳,源远流长的武术秘籍,从少林寺传承至今,是中国武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内五行和暗藏门之称闻名于世,其拳理清晰、内容丰富,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底蕴。
佛汉拳的创建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由如来首创,再由达摩继承并精炼。这门武艺在历史上一直被视为少林寺内的一种秘密练习,不轻易向外传授。直到鸦片战争后,由于国家危机,高僧徐修文决定将这门技艺传入民间,以抵御外敌。
1840年左右,徐修文带着佛汉拳云游四方,最终在山东省东明县杜兴集(现马头镇贾庄村)定居,并开始广泛教授这一秘技。他收徒授艺,将这门古老而神奇的武术传播到了当地,这也是佛汉拳在东明县得以流传开来的关键时刻。
佛汉拳强调“出手站当阳”,意味着出手要准确无误,同时也注重撤退和步伐的协调性,使对方难以预测。此外,它还包含一系列擒拿、分筋错骨等实战技巧,以及贴身靠打和劲力自然运用的艺术。这些特点使得佛汉拳成为一种非常有效且科学性的格斗艺术。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著名的人物,如意贾云露,也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加以完善,他曾精通卫身秒术以及七十二手法、三十八路对打与三十六腿法。这些技术至今仍是学习者们追求的一大目标。
尽管如此,由于保守的传承方式,使得这门绝活留给世人的机会很少。但近年来,在国家倡导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况下,东明六世佛汉拳积极参与申报工作,并成功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该地区正筹备建立一个专属于 佛汉拳 的基地,以便更好地挖掘、整理并宣扬这一珍贵遗产,同时也希望能够吸引更多人加入他们的事业,为将这项文化瑰宝发扬光大而努力奋斗。
2025-03-18
2025-03-17
2025-03-19
2025-03-17
2025-03-17
2025-03-17
2025-03-17
2025-03-17
2025-03-17
2025-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