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学源流穆雅玲与周玉江的初级太极拳训练二十四式简化图解

武派太极拳的修习,分为“着熟”、“懂劲”、“神明”三大阶段。这是武林前辈的智慧结晶,是我们学习太极拳不可或缺的步骤,就像文化教育中的初中、高中、大学和研究生一样,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着熟”的训练过程。

首先,“着熟”可以理解为太极拳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要确立基本功底。对于青年学员而言,应该先从压腿、踢腿、里合外摆等基础腿法开始练习,以及独立步伐、仆步、前进后退等基本步法。此外,还应掌握各种桩功,因为任何一式在太极拳中的执行,都可以作为单独练习的桩功。

在学习每一个招式时,要严格按照师傅教导进行模仿,一招一式、一拳一脚都不容忽视。师傅展示出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我们的标准参考。一旦掌握了一式,再去学习下一式,直至108式全部学会。

此时,在实战演练时,要不断检查自己的身法是否符合武派太极拳要求,如松肩沉射涵胸拔背等,以及起承转合处处到位,不因怕出“坎”而显得浮华。当所有招式都能做到位后,再通过“行云流水”的原则去除不必要的过渡,使整套动作既到位又不会出现死角,全凭心意指导,无快无慢无断续。

接着,“固拳”是上述基础之上,用心相连转化为自然转换。但要始终保持对自己招式风格举手投足与太极经典和师傅教诲的一致性,如不符就找出错误并及时调整回正道。此刻还需深刻理解各个招式所蕴含的用法,并将这些用法融入实际演练中,有目的地运用形象丰富的手势和体态语言,让形似之外还有神似之美。

这段训练非常关键,是形成个人流派特色和个人风格的地方,不可忽略。而最后,“练拳”,我认为最重要,这一步转变使原本只是简单技巧变得更加深邃复杂,即由单纯的招数向更高层次的本能反应发展。

在这一环节,训练者应当假想对手,与他进行模拟搏击,而不是仅仅是在空旷空间挥舞双臂。进入这种状态,即便没有人看也好,没有人听也罢,但内心却充满了战斗意识,这种状态让人的本能能力得到最大程度释放,对手即使再强,也会因为你的攻击而失去战斗力乃至受伤害。这就是所谓的心理素质,无畏于敌人,是真正打破束缚自我的勇气来源。在这种状态下,即便面对强敌,也敢于迎战到底,如果胆小惧怕,那么即使技术再精湛,也难以施展出来。当然,这只是达到最高境界——吴文翰先生提出的“治人而不伤人”的境界之前的一个必经之路,但它是检验你是否真的学到了什么,或许说是一种试金石。如果不能通过这个初级阶段,那么你可能无法真正进入更高层次的地平线。

标签: 武林资讯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