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传统武术魏裕强的武术知识与古老器物的故事

当今武术,实乃百花齐放之景。各门各派后继有人,且人数众多;新兴拳种如雨后春笋般绽放,再加上国外拳术的引进,世界武术已基本形成各自独特的格局。然而,此次我并非要探讨全球武术,而是仅仅想谈谈我们中华武术,更确切地说,是中华传统武术。为何武术申奥失败?我的答案之一即:中国武术太过卓绝了,一旦申奥成功,外界学者难以获得奖励。

自古以来,中国便有习练风气,并且在武艺高超者中辉煌著称。杨露禅,以一代太极宗师之姿早年成就,其技艺无人能及;霍元甲,以力战大力士之名展现了中华武术精髓——以小打大,用百里之外威胁敌人而闻名遐迩;杜心武,则以瘦削身形、侠骨柔情著称,却于飞脚中击败相扑选手。这等传奇人物,如同“高手在民间”,许多故事亦发生于我们的身边。

这些前辈们的事迹,我们这些后辈虽未能亲见其风采,只能从他们后裔身上窥见一二。而五六十年代香港电影中的黄飞鸿系列,便是由黄飞鸿徒弟演绎,他们掌握的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铁线拳和五郎八卦棍正是黄飞鸿所擅长,无真功夫谁能教出好徒弟?

李小龙曾言:“没有高低,但练的人有。”练习一需悟性、二需吃苦、三需坚持、四需真心。在原始社会,与自然搏斗的人类,他们运用智慧创造出击退野兽的方法,从此演变成了一门门 武艺。此故,要想练好这门艺术,你必须熟悉它、认识它和理解它,它蕴含着丰富哲学文化,也包含着中国儒释道医理。如果不了解这一文化,那么领悟其真谛将变得困难重重。

传统武术,其意在于传承一种统一的精神,这种“统一”是一种智慧、一种哲学、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精神——吃苦精神。路途漫长且艰辛,没有近捷路径或投机取巧,只有不断苦练每天重复相同动作枯燥疲惫,每当习者挑战身体极限时简直就是折磨,对信念动摇也是常态许多习者都曾经历多少次想要放弃却又克服了这一步。

他们可以抵御身体痛楚与酷热严寒,但往往难以抗拒信念动摇,这条路总是很远且未知,在习人的道路上需要面对无声反对,这份精神上的艰辛才最为艰难。一日炼炼,一日功,一日不炼十日空,坚持才能成果显现。当你每天反复锻炼的时候,你会自然发现:你吃下的苦已经转化成了不可战胜的信念。

几千年的中华流传至今,其贵在于传承,更贵乎有一批愿意将这种文化继续下去的人。为什么中国有这么多高级别的运动员?因为他们注定要献身于这项运动,并把这种文化留给下一个世代,因为他们拥有一颗奉献与坚毅的心。

好不容易练出了技艺,又继承了几位前辈衣钵,如果不能将其传递下去,那真是大罪孽。这群 武生 以传承为己任,不图名利,即使生活困顿也不罢休,这样的行为令人敬佩。而那些真正修行的人也知道,“习德先修德”,一个人若缺乏德行,即使他的技艺再高也毫无意义。你必须用心去学习这个艺术,用真诚去领略其中深意。在这个时代,有这样一些修行人的存在,但是外界如何可能轻易理解我们的华夏古老艺术呢?

所以,为何申奥失利?我的答案之一即:我们正在走向失落。我看到了荧屏上的李小龙,他那么厉害,我怎敢忘记过去那些伟大的英雄。但现在,我只看到影像,看不到实际存在。我听说过“铁桥三”、“无影脚”、“龙爪手”,但我只是听说,还没真正见到那样的高手。不过现在还有人拼命地训练吗?目前来看,大概不是。那时候人们争相展示自己的技艺,现在似乎已不再如此竞争激烈了。不经历一次挑战,就无法体会到什么叫做深刻和珍贵,而对于这样的挑战,不断追求完美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所以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实践,我们才能达到更好的境界。但如果连自己都不愿意付出,那又怎么能够让他人相信呢?

因此,我认为我们迫切需要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比赛场合,没有虚假表现,没有表面的装饰,让大家看看谁真的强谁真的弱。我相信这样的比赛一定会非常精彩。如果我们自己的国家都不举办这样的比赛,只进行些表演式活动,那么我们的古老艺术又如何能够登上世界舞台呢?

标签: 武林资讯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