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螳螂拳的起源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武术界关注的话题。尽管历来有多种说法,但各自持之以恒,关于创始人王郎的身份则似乎无人置疑。从时间上看,有西汉、南北朝、宋朝或明末清初的说法,从地理上则有陕西、四川或崂山的说法等。
总结这些传闻,我们发现任何一条传言久远必然变得模糊,模糊久远便会被滥用,这在武术界并非罕见。但与其他问题相比,螳螂拳的起源却令人感到迷惑不解。一些故事可能是为了附和考古发现而编造,或是在武术研究后产生。这使得即使一些传统观点也难以圆满解释,而且存在互相矛盾的情况。有些外国流派信奉国内某些未经证实的事实,并将其发表出来,以此为基础,又进一步散播谣言。
显然,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对武术进行挖掘整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有关王郎及其家族背景的问题仍旧悬而未决。这主要归咎于历史资料不足以及缺乏确凿证据。在这期间,一手资料往往被束之高阁,而相关研究也就告一段落了。二十余年来,由于学术界无法给出定论,这为社会上的各种神话提供了空间,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演绎。一方面,将螳螂拳的起源追溯至更早时期,以提升自身的地位;另一方面,将某个地方标榜为发源地,以谋求经济利益。而有人甚至利用机会排挤他人,宣称自己是正宗流派,大肆炫耀。
究竟螳螂拳何时、何地诞生,以及王郎是否真实存在?在面对众多争议之后,我们再次聚焦于“十八家拳歌”。这首歌中提到:“太祖长拳开首路,韩通通背妙手新。”它描绘了太祖赵匡胤所创立的一套长拳,以及韩通独特的手法。此外还有郑恩缠封技艺精妙绝伦,以及温元短打迅猛无匹等。
那么,“十八家拳歌”又是谁所作?我们在收集到的几本传统螳螂拳谱中发现,它们都将这首歌作为卷首内容。这引起我们的好奇,因为它完全出自《衣钵真传》。程大力先生在他的博士论文《少林武术通考》中专门分析了这一点。他指出,《衣钵真传》由升霄道人撰写,是乾隆二十七年的作品。如果福居禅师真是升霄道人的老师,那么福居禅师必须生活在乾隆时代。但第一句提及的是宋代皇帝赵匡胤,因此不得不将福居禅师推迟到了八百年前,并将他塑造成少林寺方丈,再讲述他召集十八家流派进行比武的情节。
然而程大力先生认为,“十八家拳歌”实际来源或模仿的是明代郑若曾《江南经略》和戚继光《纪效新书》的记载,其中包括当时流行的各种打架技巧,如林冲和燕青这样的角色。不过,他还指出了作者吸纳了一些当时已知新型击剑技巧,比如清初的人王郎所创造的大蟹步功夫,即现在说的“伪造”的动作技术。他这样做没有考虑到,如果这些动作真的来自古代,那么它们一定会具有高度先验性,对现代运动员来说是不切实际且过于复杂,不符合现实情况;如果不是,那么它们至少应该具有原始文化元素或者其他深层意义,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搬运过去的一部分战略概念,并加以修饰改良,使其适应现代标准竞赛规则中的要求。
因此,可以看出,无论如何处理这个问题,都不能忽视一个基本事实:所有这些描述都是基于一种假设,即他们能够正确理解那些早期文档中的信息并从中学习技能,而这种假设并不成立。如果我们要想真正了解古代 武器使用者使用哪种武器以及他们如何使用武器,就必须直接参考文献材料或通过考古学方法去探索历史遗迹,然后通过实验室测试来确定这些遗迹代表什么样的战斗技术。
所以,当我们回顾一下那些美丽诗句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其实只是诗意化的人类经验,也就是人类对于自然力量的一个尝试。当我们把这些诗句翻译成现代语言的时候,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是一个非常不同的世界,与那个充满勇气和智慧、但同时也是充满误解和错误的地方截然不同。
最后,让我问你,你认为最好的方式是什么?让我们继续保持这种开放态度吗?还是寻找一种更有效率,更科学的方法来理解过去?
2025-01-04
2025-01-04
2025-01-04
2025-01-04
2025-01-04
2025-01-04
2025-01-04
2025-01-04
2025-01-04
2025-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