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在社会中如何体悟武氏太极拳的桩功与拳架-陈紫宇

作为武氏太极拳第五代直系传人的孙建国老师,我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接受了师傅的悉心指导,并且每天坚持不懈地练习,最终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成果。最近,我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是站桩功。站桩就像建筑中的基石,没有长时间稳固地站立,内力难以上升。武氏太极拳中有无极桩、混元桩和懒扎衣桩三种,无极桩和混元桩主要用于气功修炼,而懒扎衣桩则属于技术打击训练。这三种站式都源自母式,是武氏拳术的根源。我最初对这些话语并不理解,但真正开始投入到站框实践中是在最近。

现在我每天都会去小区公园的一片树林里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静坐一小时左右,以无极姿势为主。在此过程中,我清除杂念,按照身法要求保持沉肩、裹胯、头顶起、高举舌尖,全身松软,同时确保尾闾中正、命门突出,让全身重量落在脚后跟上,用前脚掌轻微支撑。然后默数呼吸,不断重复。

起初,当我开始时呼吸粗糙而不规律,与此同时我的思绪也非常杂乱,还会出现幻觉,周围的小声似乎变得特别响亮。但随着日常训练次数增加以及持续时间延长,这些问题逐渐得到改善:呼吸变得更加细腻而持久;丹田与命门区域产生热感范围扩大了;现在,即便在站 框时前胸与脊柱也能感到温暖。而调整身体姿态也越来越自然。不过,最大的挑战仍然是放松意念。如果能够放松意念,那么整个身体就会没有僵硬之处,而放松意念的关键在于眼睛是否能够放松下来。

其次是拳架技巧。在过去两年的学习与实践中,我深刻领悟到武氏太极拳中的拳架简洁明快,却蕴含深邃丰富,只要掌握核心原理并勤加修炼,便能收获满满。我已经能够将从起始动作到第六式“搂膝拗步”这一系列动作完整展现出来,这让我对自己的进步感到欣慰。

武氏太极拳的一个显著特点体现在其步法之上,它要求进退必须相伴,这样,在走招时才能分辨虚实,从而迅速做出反应,使自己可以适应敌人速度快慢变化。此外,该体系还强调虚实转换时要确保腿部行动由脚跟带动,以保证意图贯穿至脚底气息融入足下。这一点使得走招过程中的气流连续不断,没有断层。而最重要的是,将腰部作为控制中心——既保持良好的立姿,也通过腰部转移腿部或手臂运动,以实现全身协调统一。这符合内家拳所追求的内外三合平衡目标。

标签: 浪漫好听帮派名字武侠小说有哪些流派武林各大门派所有武功名称大全中国一共有多少种武术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