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良晨先生是位名满京城的中医专家,曾任北京中医医院内科主治医师,现为国家药品审评专家、户国医药养生保健学会常务理事。尽管年近八旬,他依然精神矍铄,每天忙碌于坐堂诊疗、整理书稿,并教授中医学院研究生。尽管工作繁重,吉老每天仍坚持练习太极养生功三个小时。他说:“太极拳是个宝。我向人们首推太极拳。”人们知道他是一位精通中医疗法的老中醫,但不多有人了解他也是一位太极拳高手。
吉老从7岁开始学习武术,一开始跟家人学习一些基本功,14岁后跟悟真和尚和蓝武贵两位老师学习河南派形意拳,还尝试过八卦掌。在解放后,大约1952年,他正式拜师崔毅士老先生学习杨式太极拳。按照传统方式递大帖拜师,与崔毅士老师朝夕相对练习十几年,再结合自己家族流传的中医学养生理论,吉良晨先生在太极养生的理论与实践上有了独到的理解与体会。
“练拳有三层功夫”谈及太极拳时,吉良晨先生的话语如泉涌而出。“我从小就喜欢武术,练习过形意拳、八卦掌、太極拳,这三大款种被称作内家腿部。这七十多年的实践,我感到中国武术有三个境界,也就是三层功夫。”
第一层,是锻炼筋骨皮,是外功重要,“长期锻炼能强健筋骨”,但达到高深境界必须内外兼修,以至于达到内力充实筋骨强壮再研究自卫防身技术成为高手,这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但是,“这还不是武术的最高境界,要达到最高境界,就要溯本求源探索道家的理论到达养生长寿目的,这是武术的第三个层次。”
吉老本人在练习武术经历了这三个阶段。当初为了学防身技巧,他苦练基本技能,那时候他磨砺筋骨皮。那时期拜名师学形意、八卦、杨式 太極 拳,对外修内,用心之力特别是在跟崔毅士老师十七八年的杨式 太極 拳研讨期间深刻领悟到了內力的精髓。他回忆说:“崔毅土老师推手技艺相当厉害,我与老师推手最多挨打也最多。”这样的跌打撞击持续了十几年,使得他的推手技艺非常精湛。
随着年龄增长和技术提升,对探究 太極 拳源流以及探索練習目的产生浓厚兴趣。他认为,《 太極 拼体用歌诀》中的“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明确指出了《易经》的道德观念,即通过道德修行来实现身体健康和精神上的平衡。“打扁不是为了争勇斗狠,是为了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现在每天都要进行杨氏 太術 功夫训练。这种训练包括静功(气息调控)和动功(具体运动),静则养气;动则化气;动静结合使阴阳互根形成全面的效果,从而能够达到长寿。
“練擊之根本是鍛煉精氣神”實踐養生的目的是為長壽,而如何達成這個目標呢?吉良晨先生指著牆壁上的條幅說:“對於我對於 Too Yung Kuen 的訓練與中國醫學認識,可以總結為這三個字—— 精氣神。”
「練劍有三層」談論養生的話語時,有一個問題:如何達致強身健體、益壽延年的目標?答案很簡單:通過培養正氣來抵抗病邪,這就是養生的核心思想。而在此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持續不懈地進行訓練,不僅僅是一兩次,更需要持之以恒地投入時間與心力去鍛煉自己的內心世界,只有如此才能真正達到強身健體,並且促進生命力的恢復與增長。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都是古代智者早已總結好的生活準則,如《黃帝內經》所述:“食飲有節起居常勿妄作勞”。但是現代社會的人們,由於生活節奏加快,以及工作壓力增大,這些原則幾乎被遺忘了。結果很多人因為過度疲劳而早逝,這其實是一種生命資源的大量消耗。而我們應該珍惜生命,不讓它因此喪失活力。
2025-03-05
2025-03-05
2025-03-05
2025-03-05
2025-03-05
2025-03-05
2025-03-05
2025-03-05
2025-03-05
2025-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