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24式名称顺序图解中的我对抱球体悟

太极拳24式名称顺序图解中的抱球体悟

在太极拳中,有一种独特的姿势,两手上下斜向相对,如同抱着一个球,这一动作在揽雀尾掤的开始尤为明显。现代太极拳界称其为“抱球”,而郑曼青先生和张肇平先生则将其称为“抱手”。很多人认为做出这样的“抱手”动作并不难,但要使之具备太极拳中的沾粘连随效果,则需要更深层次的理解和练习。

实际上,“抱手”这种姿势并非太极拳所独有,几乎所有武术都有类似的姿势。然而,在这些武术中,上下两手是主动守护自己的身体空间,而在太极拳中,上下两手通过接劲与敌人攻击过来之手相接触,然后实施沾粘连随,使得敌人由于自身的动作而形成背势甚至落空。这就是为什么杨澄甫先生说:“弗惟外之是鹜,而惟内之是求。”即外形可能相同但内心反应却完全不同。

古代太极拳书籍如《开合按势怀中抱》已经指出了太极拳保持的特征性姿势,就是“抱球”。无论是在大或小程度上,“抱球”都是展现了沾粘连随的一种主要动作姿态。在这个过程中,右转身时右腕模拟随人的方向向右移动,其运动轨迹可以看成是一段圆心后方弧线。在正确的转身法中,身躯应该以自己身前某点为圆心弧形地移动,以减少阻力并实现沾粘连随。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抱球”的正确方式是两个大小不变的球,但这种理解错了。真正正确的是,不仅要掌握外形,还要理解内部反应变化,这些反应对于锻炼沾粘连隨至关重要。因此,对于那些认为应该清除掉“抱球”的观点,我们必须持批判态度,因为这忽视了这一重要训练内容。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无论如何不能忽视了正确认识和练习中的细微差别。而且,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实战中的有效应用,并不是简单模仿表面上的形式,更关键的是能够借助对方力量而行,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沾粗连隨。这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以达到更高水平的掌握。

标签: 武术知识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