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中有很多两手上下斜向相对似乎斜抱着一个球的姿势,尤其是揽雀尾掤的开始必然是这样姿势的动作,现代太极拳界多称其为“抱球”。郑曼青先生的张肇平先生在《论太极拳·圆》中则将其称为“抱手”,说“抱手”是“杨家的不传之秘”。很多人认为做一个“抱手”动作并不难,有什么“秘”可言?确实,外形上做一个“抱手”的动作是并不难,但要使得这个动作能够具有太极拳所谓的沾粘连随作用,“抱手”确实是不容易掌握,而且通过套路练习可以知道很多人是不懂此道理。
实际上,“抱手”这样的动作姿势并非只有太极拳才有的,每种武术都有类似的姿势,以左手为上手而言,上手高时,可在右耳之侧、稍低时可在右肩之前、再低时可在右肘之上;斜向相对的手臂距离也可开或拢,拢到几乎相贴、开到就象是在夹着个球。非太极拳武术这样姿势显然就是护住自己身体,同时也是攻击准备状态。然而,在太極拳中,这样的姿勢有一只紧密地與對方接力並隨著對方動作,而不是單純地防守,這種方式稱為「沾粘連隨」。
因此,我认为许多人对于"抱球"持怀疑态度,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理解和体会到这种特殊技巧与整个练习中的重要性。在揽雀尾掤的时候,如果双臂不能正确地执行"沾粘连随"这一原则,那么整体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且,这一技巧需要非常精细和敏锐的心理感应来进行调整和控制,所以它远比简单看起来复杂得多。
总结来说,不同的人可能会以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同一种运动,但如果我们想要真正掌握这门艺术,我们必须深入了解每一个细节,并且不断练习直至内化成为自己的第二天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融入这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化,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并欣赏它带给我们的智慧与力量。
2025-03-03
2025-03-03
2025-03-03
2025-03-03
2025-03-03
2025-03-03
2025-03-03
2025-03-03
2025-03-03
2025-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