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学习杨式简化太极拳、剑、扇四年多了,套路总共有二十套。去年国庆节后,我开始学习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这已经有一年半了。这一年中,有时我会过于注重意念,急于求成,以至于身体和四肢变得僵硬,不利于内外平衡;有时又只顾外形的圆活,没有把握好内在的实质,转腰不够,意守不住丹田。目前来看,我步子稳一些,但双重现象仍然时有发生。我一度感到迷茫,要放弃练习,因为混元太极拳似乎很难掌握。但幸运的是,我遇到了张则理师傅,他耐心地给我讲解拳理,并通过反复示范增强了我的信心。
一切按照张师傅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练习,我逐渐意识到练拳必须同时培养意气神形,而缺一不可。我认为不能仅仅想呼吸或气,只能专注于开合和动作之间的连贯性,用意念支配动作,使外形既规范又顺畅,这是一个从外向内发展的过程。在这个阶段,还需要努力完善第一阶段(根据林啸寅老师在顺昌县第三届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理论培训中的讲座)。
进入太极拳入门阶段,我们首先要学会放松,这是一门大学问。随着功力的增长和内劲的取得,都与放松息息相关。当我们放松时,不仅要让肌肉皮肤关节松弛,更重要的是使五脏六腑以及中枢神经系统也就是心灵也要松软。只有静才能松,没有静就无法真正地松懈,而且这种松懈应该是全身性的,但 松懈的手段不是目的,而是为了用。
我了解到,在拳路中练习放松和功力的具体做法是在无限状态下,让丹田气机充足,然后下沉并进行从膝关节开始逐渐整体性的 松沉打开手,同时横向纵向都保持对称性的节节开启,并且将这股力以十字交叉状推出上下左右各个方向,同时继续往胸肩方向再次进行 松沉开放,最终达到整个身体轻柔而有力量的一致状态。
此刻,当眼光集中在丹田之上,同时头部与脊柱形成对抗顶力不丢失的时候,上身虚灵而下身实实在在地稳固起来,腰部灵活并且行动圆滑。而这样的练习更多地关注内部器官微妙运动带动外部力量由内部转换,从而实现内气潜移转,以及注意转换点,将丹田内转与气沉丹田相结合,以求得两者完全统一。
通过这种方式不断修炼,可以不知不觉间提升自己的内功。此后的训练计划是我坚持以上方法,每次练打问题解决,无论什么都不停留,只持续不断地完善自己內在技艺,对准规范打击力度,与自然界相协调,一边修养生理,一边提升武学技能,从而达到身心双修的大境界。在当今快节奏生活中,这种精神境界令人敬佩,它展现了一种传统美德,是大师风度,也是教师榜样的楷模。
通过学习混元太极拳让我享受到许多益处,如改善肠胃功能知道如何在工作之余休息良好。我认识到做人做事需适可而止。身体状况受心理影响,也希望那些感兴趣的人提前(35岁)开始探索自身修养,让自己学会“松---静---宁----定---慧”。
太极易学难精,时间积累为基础渐进顿悟。大海般广阔的是我的终生知识源泉,每深入一步,就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还处于初学阶段。今后我将虚怀若谷认真研究,再认真,即使老态龙钟也不停止学习。生命长久才更显珍贵,有不足之处望同道高人指教明天更加精进。不断追求更高层次,那就是最好的生活方式。一招一式都不敢马虎,将活泼天真的智慧融入每一个动作里,就是最好的表现形式。
最后,由衷感谢所有指导过我的老师们,他们如同灯塔一样引导着我前行。如果你也是对这一切感兴趣或者正在寻找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请加入我们的行列,一起探索这条通往健康、平衡与自律之路吧!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