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顺昌县第三届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演练大会之感悟-郭素萍武功自学教学视频在社会的普及与应用

我在学习杨式简化太极拳、剑、扇这四项武功已有四年时间,共计二十套套路。自从去年国庆节期间开始学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至今已经有一年多了。在这段时间里,我有时会过于注重意念,以致于身体和四肢变得僵硬,使用力气而非内劲;有时则只顾外表的圆润活泼,却忽略了内在的修养,转腰不够,难以守住丹田的意念。目前来看,我基本上能够稳步前进,但双重现象仍然时常发生。

我曾遇到张则理师傅,他是一位获奖者(2013年10月19日荣获2013年体彩杯福建首届传统武术争霸赛福建省首届传统武术展比赛获得一等奖,并荣获金牌),他耐心地教导并反复示范,让我增强练习拳技的信心。我按照他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练习,一步一步地认识到了练拳需要同时练习意气神形,每一个部分都不可或缺。

根据我的初学水平,我觉得不能单纯思考呼吸或气,而应该专注于开合和动作之间的连贯性,使得每一个动作都能自然流畅,不断培养用意念支配动作,这是一个由外向内逐渐完善的过程。在这一阶段,我还需要努力完善第一阶段(根据林啸寅老师在顺昌县第三届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理论培训中的讲座)。

太极拳入门最重要的是放松,它是一门大学问,只有通过放松才能使身躯得到增长,同时也能达到内劲的一种状态。放松的时候,不仅要让肌肉皮肤关节松弛,更关键的是要使五脏六腑以及中枢神经系统也跟着放松,即使是心情也要平静下来。

我了解到,在实践中,要想真正理解如何在无限状态下进行放松,将丹田气机感受到饱满,然后再下沉,用意念指挥整个身体,从膝关节开始逐渐打开到手部,上下左右横纵方向同时保持开放状态,然后再进一步 松胸肩,再次将整个人体上的紧张全部释放出来,最终形成一种对掌与小腹自然相结合的情景,上身应轻巧而不显得虚弱,而下肢则需充满力量和稳定感。

此外,当我们行走或站立时,我们应当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内脏器官微妙运动上,以便带动整个身体与之协调一致,从而实现内部潜转与外部变化相结合。这就是所谓“柔韧”、“灵活”的意思。

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必须不断训练自己,以达到一种既没有用力却又充满力量的情况,这是真正的大智慧。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不断改进我们的技术,因为口头上的描述远比实际操作更加容易理解,但只有亲自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其中奥秘。此外,还需依靠明智指导者的引领和正确方法来帮助我们更快地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总结来说,无论是我每一次锻炼还是学习,都伴随着疑惑,也伴随着新的发现。每当我感到停滞不前时,就会接收来自老师们针对性的建议和批评,以及他们毫无保留地教授给我的知识,这些都是宝贵财富,是我们时代精神的一大特色,也是师德楷模的一种表现形式。

通过学习混元太极拳,我不仅感觉到了健康方面的改善,而且学会了如何在繁忙工作之余找到适当休息。这让我明白做人做事也有其度度量,有时候即便是在工作之后,也要知道如何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以维护自身健康,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我意识到身体状况很大程度上受心性影响,因此提早进入修养,对那些对此感兴趣的人来说,是非常值得推荐的事情——尽早采取行动,使生活更加精彩丰富,同时减少压力提高幸福感。

当然,由于时间有限,本人仍处于初学者阶段,对待这门艺术抱持虚怀若谷的心态,不断追求卓越。但愿未来可以继续深造,加强实践能力,让这些知识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管多么熟悉,只要持续不断学习,便能一直保持新鲜感,直至晚年依旧如此热爱这一美丽而深邃的事物——这是我渴望达成的一个目标。一招一式都不容忽视,每个瞬间都透露出天真烂漫的情愫,那才是真的太极之美所在!

标签: 武术知识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