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咏春的练习中,膀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防守技巧,它能够帮助练习者有效地应对敌人的攻击。膀手的核心在于运用臂膀的力量来保护自己,这一点体现在咏春小念头中的“膀手不留拳”口诀中。这个口诀强调了膀手只能作为一种被动的手法,而不是主动进攻的一部分。在咏春的小念头中,膀手主要用于消解直线性的攻击,并且通常会与其他掌法结合起来使用。
根据不同的战术需求,咏春中的膀手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高位、低位和中位。每种位置都有其独特的实战应用场景。
首先,我们需要进入一个全身放松、自然平行站立的状态(图1),双臂收至腋下,双腿同时下蹲(图2)。接下来,我们利用两脚跟外分形成等边三角形二字钳羊马(图3),然后右臂滚动肘部外翻成三角状,使肩、肘、腕形成斜面水平,这便是高位膨胀(图5)。
接着是侧马中位和低位的介绍。在正马基础上,以脚跟为轴向右转动形成右中或低位涵盖(图7及8),要求肩高于肘、高于腕,但腕低于肘。
然而,在执行这些技术时容易出现几个常见错误。一旦大小臂之间没有保持45度角,就无法顺应阻挡对方强大的力道;如果意不慎用小臂或手去格挡,便犯了找手错误,同时也将自己的中心暴露给对手;还有耸肩导致局部肌肉紧张,不利于震荡力的产生。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进行一些辅助性训练,如面对木桩进行练习,以提高正确角度;或者在木桩与小臂之间拴一皮条以提升速度。此外,每组3分钟,每分钟120-150次,对大小臂伸缩肌活性有显著增强效果。
最后,将这些技巧融入到实战演练当中时,必须注意它们并非单独使用,而是要配合其他拳法和掌法一起运用。有些门人认为它仅供架挡,对方攻击,但实际上这是违背咏春拳理招之大忌,也是不切实际的情况。如果单纯消极地去挡对方,那么不会产生任何威胁,只会给予第二次攻击机会。
例如,当对方发起一记高处直线拳击向我,我即使未能及时反击,可利用我的弹桥打法配合由我胸前推出的左臂,再以此为支撑点迅速变换成为摊打姿态,一同挥出右掌迎击他的脸颊。这就是通过瞬间变化实现防守转攻的手段之一。而另一方面,当对方发起一记横向、中间直线式打击,我则需快速施展出针锋相对之势,让他无从得逞,然后随机应变再次施展其它套路以达到最佳效果。
2025-01-26
2025-01-26
2025-01-29
2025-01-26
2025-01-26
2025-01-26
2025-01-26
2025-01-26
2025-01-26
2025-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