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将第一,传曰:有必胜之将,无必胜之民。又曰:君不择将,以其国与敌也。由是言之,可不谨诸?古者国家虽安,必常择将。择将之道,惟审其才之可用也,不以远而遗,不以贱而弃,不以诈而疏,不以罪而废。故管仲射钩,齐威公任之以霸;孟明三败,秦缪公赦之以胜;穰苴拔于寒微,吴起用于羁旅;张仪之游荡,乐毅之疏贱,孙武之瓦合,白起之世旧,韩信之懦怯,黥布 之徒隶;卫青人奴,小黄门假子;诸葛亮不亲戎服,大司马不便鞍马;谢艾以参军摧石虏,大尉以为勇猛。
邓禹以文学扶汉业,将军李靖用于罪累,将军李收于降附:是岂以形貌阀阅计其间哉?然而庸人论将,都视于勇。而夫勇者,是才之一偏尔未必无害盖勇必轻斗未见所以必取胜大凡將五才为體、五謹為用所謂五才者,一曰智、二曰信、三曰仁、四曰勇、五曰嚴非智不能料敵應機非信不能訓人率下非仁不能附眾抚士非勇不能決謀合戰非嚴不能服強齊眾所謂五謹者,一曰理、二曰備、三 曰果、四 曰誡 五 曰約理者理眾如理寡(旌旗有分金鼓有饣希故一人學戰教成十人)備者出門如見敵(行則整戰陣住則嚴防守)果者見敵不懼生傳云殺敵為果致果為毅)誡者雖克如始戰宋義對項羽云「戦勝後將骄卒惰則敗」約者法令省而不繁政繁則人惰水浊則魚病法令滋彰盗賊多有
明君知此十事,而犹惧取人難,则必設九驗語詞考試,以九術科例復試所謂九驗言觀忠遠使近使觀恭繁使觀能卒然問焉觀智急與期觀信委物觀仁告危醉問色皆主察詳可知古今何物論兵無一全乃《兵算》、《六韜》、《太平要略》等書中數百年來軍事家們對於選將的深刻領悟和長久的實踐經驗凝聚在這些篇章中每個字背後都藏著策略與智慧
首先要明白什麼叫做選將,其實選將並不是單純地挑選一個人的能力或功績,而是一種系統性的考量包括了對人才的識別培養和使用過程中的各種因素及關係網絡的構建和運作這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政治情勢文化背景社會結構等等每一步都需要深思熟慮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因此在歷史上那些能夠成功引導國家興衰的人們往往都是通過精心設計的人脈網絡來支持自己決策,並且他們通常擁有一定的政治敏感度,這樣可以更好地理解政策制定者的意圖和可能帶來的一系列影響從而做出更加準確的判斷
總結來說選將是一個複雜多維度的事情,它涉及到國家安全民族發展甚至個人榮辱因此它也是政治家的重要職責之一當我們回顧歷史時常常會發現那些成功人物背後都有一套完善的人力資源管理策略這正是我們今天學習歷史時應該專注的地方
2025-01-25
2025-01-25
2025-01-25
2025-01-25
2025-01-25
2025-01-25
2025-01-25
2025-01-25
2025-01-28
2025-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