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拳由王芗斋先生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创立于北京。它是在形意拳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各家的拳术之长而独创出的一门特殊拳学,它有一整套完整的训练体系。王芗斋先生,字尼宝、宇僧,晚年自号矛盾老人。1885年生于河北深县魏林村,1963年7月在天津逝世,享年78岁。
王芗斋先生学拳之始,就不拘泥于拳术的派系门户之见。他认为:我国拳术历史悠久,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有成就的拳术家,都具有不同的风格与特长。这正是我国武术所以源远流长、繁荣兴旺的原因。先生对拳理的着眼点并不是一技、一得的局部学识,他用毕生精力探索和研究武学学术领域里的真谛,并在形意拳的基础上,融各家武术之长,于20世纪40年代在北京创立意汗。
在芗斋先生衣钵下,将军将领如云,一代宗师姚宗勋将此传统推向巅峰。在他努力下,不仅使意汗技术体系更加完善,而且又将西方搏击中的各种器械大胆引入训练当中,从而极大的丰富了训练体系,为中国武术发展史开辟了一片新篇章。
姚宗勋早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是一位青年时期酷爱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的大师。他继承了王芗斋衣钵后,以其严谨态度致力于研发新的教学方法,将中外武学融会贯通,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使得他成为了一代典范,其功夫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为意汗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代传人姚承光以其才华横溢和刻苦精神,在接过父亲遗志后不断追求创新,最终形成独树一帜的心法与实践,他不仅接受国内外高手挑战必胜,还能保持谦逊,对待每一次学习都像初次遇见一样充满热情,这是他的智慧所致。
关于站桩,这是全身动作锻炼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包括健身桩和技击桩两种形式。健身桩强调的是精神集中与身体放松,而技击桩则是在这一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即通过精神假借使全身建立“争力”,也就是说要从无力中求有力,从静中求动。这便是培养掌握浑圆力的关键所在。此外,“试力”、“走步”、“发力”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们都是为了给打击力量提供支持,并且随机应变,使得每一次攻击都能够准确有效地实施出来。而散手则是所有这些技能综合体现的一个最终目标,是测试一个人的整体战斗能力的一个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