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拳,源自佛门的汉族传统长拳类中的一种精湛技艺,其历史可追溯至北京潭柘寺。第二十二代传人养性大师(出家前名仰)在清光绪年间,将这门拳法传给了河北宁晋县的李鹤鸣。随后,养性大师在冀中地区广结善缘,使得清拳得以流传开来。李鹤鸣所授的第二十四代弟子包括杨重德、杜二滨等多位武林高手。
清拳以“一清二静”为核心理念,它强调心无杂念和身体静止,以达到内外合一的境界。这意味着练功时要在一个安静的地方,不发出声响,无横趟或斜趟,只有正面的踢打和左右闪避。这种方式能够帮助修炼者集中精神,聚气敛神,从而达到意、气、力相结合的境界。
此外,清拳还被誉为“少林继美、武当比踪”,集南方少林派与北方武当派之长,是京西独有的拳种之一。在燕北丛林中的千年古刹——岫云禅寺,即潭柘寺,这门艺术得到了深厚的培育。
直到1908年才将这一独特技艺传授给俗家第一人——河北宁晋县的人士李振鸣,并由养性大师改名为李鹤鸣。此后,清拳开始在冀中地区得到广泛传播。
作为一种结合内功与外形动作的艺术形式,清拳包含了禅定调身法、内心静化法以及各种内外医术,如跌打损伤治疗等。它不仅是一种实用的武术,也是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为寻求平衡和力量提供了一条道路。(内容根据武林资料及网络信息整理)
2025-03-06
2025-03-06
2025-03-06
2025-03-06
2025-03-06
2025-03-06
2025-03-06
2025-03-06
2025-03-06
2025-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