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无极拳法源于武举制度的至尊力量藏于古代兵器之中等待觉醒

据我所见,杭州的文史资料中记载了这样一段历史:在1929年的第一届国术国考大会上,无极拳的传人张绍贤多次登台表演,这场表演深受观众青睐。解放后,无极拳法逐渐流入民间,直到1992年,在江西南昌举办的全国武术观摩大会上,我有幸展示了无极拳法系列中的无极拳、无极双刀和无极长剑器。

这门古老而神秘的武技,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科举制度下的武科教育。在那个时代,无极拳法被视为一种特殊的考试内容,它包含了六韬等兵书文辞、各种拳法与兵器以及马箭、步箭、弓、刀、三大部分。这种广义上的无極拳法,是北宋以来的官方确定的一种特定的考试内容。

然而,在狭义上,無極拳更是一种独特的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独特体验,它是基于北宋理学“無極”思想的一种独特实践,即历代官府为了取士而设立的基础内容包括三部分:拳法系列、兵器系列及行伍伤科医学。

其中,无極御制拳作为宋太祖御定的这一套打击技巧,据说源自春秋时期教育家孔子的“六艺”之中。这一系统还包括御制莲花掌、中承袭掌和缉拿掌,以及气功练习和八卦莲花手等。此外,还有一些荆楚长剑器(如大枪、大刀和长戟)等长兵器,以及一些气剑、气刀以及其他短兵器。

無極武學有三项基本原则:劲力师范原则,每门打击技巧都有其独有的姿势与力量;打法独立原则,每种打击技术都是相对独立且可分开练习,但也要结合整体训练;还有着归经原则,每门技巧必须归属一条经络,并通过套路来展示。而这些原则不仅保证了每个动作的正确性,也促进了身体健康。

此外,无極武學也有六大特色:文化传承性通过口耳相传来维持发展;系统多样性由于不同的经络决定了多样的风格;运动舒适性通过特殊方法进行锻炼达到身心舒适健身效果;美学表演性在表现形式上展现出艺术价值;灵长动物性体现原始自然状态,同时蕴含哲学思想;最后防卫打击性的实战能力让它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这门艺术拥有六大功能:健身增强体质,防身保护个人安全,医疗恢复身体健康,征战战斗准备军事训练,美学欣赏享受审美感受,以及哲学思考探索生命意义。

标签: 武林资讯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