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的怀抱中,耿向林和耿玉清的太极拳24式图解如同一首古老而神秘的歌谣,传达着一种深邃的哲学与精湛的技艺。其中,“不顶”“不丢”的原则,如同太极推手中的基本要求和最高追求,是练习者必须坚守的一座城堡,是保证逐步进入上乘功夫的大门。
这两个字语汇出的是太极推手最初学习的法宝,也是自始至终坚持不变、毫不动摇的刚性要求,或可称之为“禁令”。舍此,便难以进入以弱胜强、四两拨千斤的大门。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认真坚持“不顶”、“不丢”的法则,是抓住了太极推手要核,并且是保证沿正确道路不断前进根本所需。
为了切实做到这一点,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感悟,有如下粗浅体会供初学者参考:
一、什么是“不顶”,什么是“不丢”
所谓“不顶”,就是在推手时,不在对方出力的点上硬顶阻挡其前进,或逆向发劲。而“不丢”,则是不可以主动离开与对方接触点。这意味着既不能頂着对方前进,也不能主动后退,要听着对方劲,对方进多少,我就退多少,同步运动。如果退少了就是“頂”,退多了就是“丢”。
为了正确掌握这个做法,还要注意避免一个误区,就是要正确区分“頂”与掤(膨胀)的不同。“頂”是对抗,而掤不是。有人说拳经说了:“太極乃掔力。” 因为搞不好二者的区别,就把頂当成掔,用僵硬的力去頂,那么就很难去掉錯誤做法。必须正确区分二者的不同,最好是在老师言传身教下亲身体会怎样做才算TOPPING,怎样做才算APPEL, 在保持APPELING状态下达到NOT TOPPING 的要求。
二、为什么太极推手必须坚持 “无为而有”
一方面,因为这样显示出了太極圖内涵。在那個黑白兩魚首尾相靠,陽強則陰弱,陰強則陽消,這恰恰內含了這樣一個理念——無為而有,即使我被動,但我能隨人而動,在被動中找到機會轉變自己的狀態,這正是我們應該追求的心態與方法。
另一方面,因為這體現了一種力量學藝術——尚巧勿尚力。不TOPPING 不DROPPING 的方法正是我們特點的一部分。我們不要主動進攻,而是借力打力,所以我們需要避免對抗,只有NOT TOPPING 才能借力,只有NOT DROPPING 才能合一,這樣才能練出以小擊大,以輕克重,以柔克剛,使得四兩撥千斤成為可能。
三方面,因為這符合物理原理。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都是力的三要素,不TOPPING 不DROPPING 是在這些原則下的運用。在推手中的作用點即便是一個活潑移動的情況,如果它固定,那麼對方就會發揮他的力量。但如果它活潑,那麼對方發出的力量就難以或者完全無法使用。而我們通過保持與對方接觸,可以聽到他的變化,並且準備隨時改變自己的狀態來迎接他,他來我走,我走他留,這樣平衡自己,又控制著他。他想要進攻,我讓你退一步,你又回來,你又往後撤,我再往前趕,你再往後趕…直到你疲倦或失去耐心或信心或意志...
三、何謂真正地實現 “無為而有”
首先,要解决思想問題,因為思想引領行動。一句话,无论如何,都不要把它当作比武来进行;应该把握住我们正在寻找的是一种感觉能力,一种通过实际操作来提升皮肤感觉能力的手段,这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我们的技术,同时也能够让我们的训练更加充实和有效。
第二个问题,我们需要建立起"舍己从人"的心态。当人们开始学习这种艺术的时候,他们通常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他们可能会发现自己无法顺应对面的压迫,这时候他们就会产生一些抵抗反应,比如用自己的力量去抵御这些压迫。但这是错误的一个表现,因为这种方式并不会带领我们朝着真正了解和掌握这项技能迈进一步。
第三个问题,我们还需要克服争胜心,不怕输给别人。在任何情况下,当你的伙伴试图用他的力量来牵引你时,你都应该允许发生变化,让你的身体随之跟随。你没有必要强行改变局面,而只需静静地等待机会出现,然后利用这个机会继续你的训练过程。
最后,我们还需要通过不断地练习各种不同的本领来提高技术,从而实现落实"无为而有的"准则。这包括从内心控制身体移动,从外界感知内部变化,以及从静止转移到行动中等等。
总结一下以上几点足以说明为什么我们必须采取这样的原则,因为这一原则对于练习成为真正高水平武术家的关键,它也是通向成功路途上的必经之路,所以我们对此必须有一定的认识,这样才能在实际操作中自觉落实这一准则。如果没有这样的一种认识,则永远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平武术家的地位。这一点非常重要,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努力理解并实施这一准则。
2025-03-05
2025-03-04
2025-03-04
2025-03-04
2025-03-04
2025-03-04
2025-03-04
2025-03-04
2025-03-04
202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