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理论奠基者究竟是何人-路迪民十大真实的武功秘籍

《中华武术》2012年第7期,刊登了杨志英先生《漫谈太极参理论的基础》一文,认为“时下太极拳诸文,能够做到语出有据者十分鲜见”,“模棱两可,糊里糊涂,这似乎成了一种通病”。第5期的二十多篇太极拳文章,只有自己和李德义的两篇引语有出处,余则是“不知出自何人”或“故意回避”的“古人云”之类。作者要为大家“普及太极拳基础理论知识”,摘录并指出第5期十余篇太极拳文章未注明出处者,“作者其实只有两位:武禹襄、李亦畲。只是当代太极拳传人出于种种原因避而不谈或者视而不见罢了”。

对于这样一个涉及太极拳理论奠基者以及所有太极拳传承者的偏见与固执的问题,有必要进行严肃的辨析。

一、“老三本”或“老五本”的面世

杨志英先生在《漫谈太極參理の基礎》中對於「老三本」的介紹引起許多讀者的關注與興趣。他們或首次聽說感到新奇;或曾經耳聞,一知半解;或較為熟悉,但研究不深。

所謂「老三本」,即李亦畲手抄的三本內容大致相同的 太極劍譜,即啟轩本(贈胞弟啟轩)、郝和本(贈郝和)、自藏本。啟轩本抄於光緒六年(1880年),其《五字訣》後署「清光緒六年,歲次庚辰,小陽月識」。郝和本抄於光緒七年(1881年),其《少林寺四大天王傳授心法總則》後署「光緒辛巳中秋念六日亦畲氏谨識」。自藏 本也抄於1881年,其《跋》後署「光緒辛巳中秋念三日亦畲氏書」。(見顧留馨《台灣古典武術史料彙編》,1982)

二、早期流傳的 太極劍論

這裡所說 “早期流傳 的 太極劍論”,就是以1935年的 《廉讓堂 並設實用版》(香港長城書社出版)正式出版為界,看看此前的 太極劍著作都有哪些相關論述?

從以上叙述可見,李亦畬的手稿在面世上实际是在1935年的 《廉讓堂並設實用版》(香港長城書社出版)之時,最早也只能上溯到1929年的油印版本。在那之前,這些打底資料就已經存在,並且被一些學者如許禹生、陳微明等整理發表。但由於當時技術限制,他們不能像現在一樣廣泛地分佈這些資料,因此我們今天看到的一切都是他們努力整理出的結果。

因此,在討論這個問題時,我們應該更加重視那些早先已經存在但未被廣泛認知的大量資源,而不是單純依賴某幾份最晚面的資料來進行分析。此外,我們還需要考慮如何更好地保護這些珍貴資源,以免因為技術進步導致它們再次淪落無聞。

标签: 武林资讯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