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竞赛套路全书》详细阐述了太极拳动作的特点,即“等速运动”,其每一个动作都是由一系列不间断的“点”组成,呈现出一种缓慢均匀的弧形运动。然而,这些“点”的作用远不止于此,它们不仅是动作的起点和终点,更是整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外在观察来看,太极拳表演的是一条连续的线,但实际上,这个线由无数个不可分割的小圆圈组成,每一个小圆圈都代表着一个精确的地标,无论是起始地、落地点还是不断重复出现的地标,都贯穿始终。这些小圆圈通过它们之间相互连接而形成了一种规律性和完整性的形态,使得每一次动作都显得既不能多做,也不能少做,更不能随意做。
这样的要求意味着必须将每一个动势都精准地落实到某个具体的地标上去。既不能多出一步,也不能少退一步,更不能偏离任何一点,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弧形保持完美无瑕,不会出现扁平或者抵抗的情况,让身体各部位得到充分伸展,而形成一种如同满月一样光滑流畅的姿态。
同时,每一次手势若没有明确指向这其中的一个小圆圈,那么就无法达到纯粹且正确的手法。而这些小圆圈也被用来作为力量和防御能力所在,以空间中的某一点为依据,表现出一种攻守策略。而完成这一切,从量变到质变,都需要以这些小圆圈为基础进行,以保证动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从内在角度看,当我们完成这种弧形时,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传递内力,并展示一定的情感氛围。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意念作用,我们必然会激发体内气息与力量循环汇聚成为一种强烈的能量焦点。这股能量焦点经过敏感位置及经穴,将引导我们的身体进入一种自然流畅且有效力的状态。
因此,在练习太极拳时,要达成境界,就必须让神韵与形式兼备,让内外完全融合。两者结合起来,就是所谓的两个重点之二者合一。这不是简单的一种境界,而是一种威严气派。当任意一点与我们的移动轨迹重叠时,就会产生一种弹性的效果,可以随时释放出去,对方无懈可击。这正是练习太极拳要达到的目标之一:让内部气息与外部行动同步协调,为健身带来最佳效果。
《杨禹廷太极拳系列秘要集锦》通过玉女穿梭左式举例详细解释了如何通过弧形引导循经通络。在这里,从右足涌泉穴开始,一路沿督脉走至左手中指中冲穴,再转向右式则回到原来的初始位置,但却绕行40余处腧穴,显示出了内气循行路径及其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腧穴都是独特且必要的一步,同时也是整个周期运行的一个关键节点,没有任何可以省略的地方或时间段,因为这是维持整体平衡并促进健康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