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三保持”,指掤、顶、沉劲,即李品银先生所倡导的内在劲力。三者均为太极内劲之本,当其为蓄势时,具有柔弱、虚实等特点,当其处于发放状态时,又具有刚坚、强劲等性质。有人会问:太极内势一般分为掤、捋、挤、按、采、捌、肘靠八种,这是经典拳论的提法,老兄何以另提“三保持”,这岂不是节外生枝?余曰:强调“三保持”,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八种内势,并非标新立异,只不过是训练内气的一种途径而已。
现根据笔者的体悟,对“三保持”训练作些提示。一掤即首要,重点练习。掤势何解?如水负舟行,先实丹田气,次紧顶头悬,周身弹簧力,开合一定间,任尔千金力,飘浮亦不难。这一提法有几点值得强调。一是丹田饱满圆撑,一是在头悬虚领二是一周身轻灵,有弹簧之势;具体而言,是肩圈弹簧、二腰脐命门弹簧及脚腿踝膝弹簧、三腕指掌肘弹簧;四是在动静相宜中定力恬淡平和,如松柔摩切,不显刚猛。
下面谈掤的运作。一混元之气,其主要方法是在配合动作天地合修中通过脐轮调息与神贯于顶等方式修炼出混元之气并形成自我太极混元之气。二在两臂时深厚圆撑,在两脚时灵活沉重,在指掌一触即发,一放一蓄生生不已。在不同运势方位对象有丰富多彩表现,如八面支撑混元一掔。
二头悬虚领配合练。此顶不可用力项,如果过度就会练出病。这是杨式太极大家李品银先生的告诫。要如何练顶?重在头顶虚虚上领,用意念支配。“尾间中正神贯顶,全身轻利頂頭悬”。这里训练要点有四:周身轻灵便利灵活、二头部似乎离颈而悬浮、三尾闾至大椎颈椎自然中抻拔和四神贯百会。注意此四点,就能配合練習混元一氣與混元一掔。
三脚下踩踏練沉。此沉不仅仅是脚下的孤立踩踏之劍,还具有整合性,有以下特點:松柔与沉稳源自协调与节节连续,与地心引力的運用反彈展示內氣內力的表現。而且是不僵拙死板硬用力,而心意導向性強。不但在站桩訓練也應該訓練沉,此可通過叶大密先生提供兩種方法:“太阳升高空”、“巨石沉海底”。此外弓箭步中的沉亦需注意轉換時的踏踩。但須防止雙重失衡過偏或加強蹬實,以结合周身輕靈與整體化使其無偏差並達到畢功全收效果。在進行這些動作時,要將穴位靈化經絡畅速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有效促進內氣流通並達到精益求精的心境狀態,使每一次動作都能充滿生命活力和藝術美感。在這個過程中,每一步運動都是對自身器官功能的一次測試,也是我們提升武功技巧的一種方式。我們需要從最基礎的姿勢開始,比如站在靜坐位置或者做一些基本姿勢來學習,我們需要學會如何調節自己的呼吸讓它變得更加平穩,這樣我們就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身体各個部分了。我們還需要學會如何使用自己的核心肌肉力量去支持我們身体上的所有运动,這樣我們就可以避免因為疲劳或其他問題而影響我们的打击效果了。
總结来说,“三保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要求我们必须同时保留三个元素—— 掣(吸入)、推(挥出)以及转(旋转) —— 并将它们融入一起进行无缝对接,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武术技能提升。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武术家,那么你必须理解并能够应用这些原则来提高你的技能水平。你可以从简单的事情开始,比如改善你的站立姿势,然后逐渐增加复杂性的动作,最终达到一种流畅无缝的地步。这需要时间和耐心,但如果你坚持下来,你将会看到惊人的进步。你还应该记住,无论你的目标是什么,都不要忘记享受这个过程,因为这才是学习武术最好的部分之一。
2025-02-28
2025-02-28
2025-02-28
2025-02-28
2025-02-28
2025-02-28
2025-02-28
2025-02-28
2025-02-28
2025-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