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武术书籍中的孙禄堂论站桩难道不曾见过

在老武术书籍中,孙禄堂论站桩的艺术之道,其中包含两种基本的练习:无极式和三体式。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两种练法。

无极式的练习方法是:面向正方位,身子直立,双手自然垂下,不应用力压低肩膀,同时保持足尖不紧握地面,上脚后跟也不应使用力气扭动。双腿同时呈现出既直又曲的姿态,就像站在沙漠上一样。手足没有固定的往来动作,也不会有明显的开合顶劲,但要顺其自然,让身体随意流畅地伸缩而移动,不留任何征兆。在这种状态中,心灵空寂,没有任何思考或外界视觉干扰,只需顺从自然之势,无阻碍地前进与后退。整个身体内外的情景,就像雨水在屋檐下流淌,一直曲折自如。

以上便是无极式的练习方法。这一式最终目的是恢复人本来的天性,以及唤醒先天的一气之源。而武技不过是对个性特点的一种展现和发挥,因此,无极式被称为百形之母、万法之基。

至于三体式,其练习方法如下:双手抱成拳头,用力顶向上方,然后迈出左腿开始行走。随后,将双手缓慢分开,将左手推向前方,同时右手拉回身后的方向,使得双手似乎在撕裂棉花一般的手势。大指应当与胸口水平相齐,而胳膊则呈现既直且曲的姿态,但仅限于腕部到肘部保持平衡。此时,右脚仍然未移动,只有左脚与左臂同步起落,而右脚则静止不动。大拇指张开,与食指并列半圆形状;眼睛注视食指末端。如果做到了这一步,那么肩膀应该松弛并且平衡抽取力量,大腿内部也同样要抽取力量,以此实现肩膀与大腿相结合。而肘关节应该朝下垂直,并且不可见迹象,要形成半月形状;同时,小腿内侧应施加力量,但不可表现出来,是肘关节与小腿相结合。此过程中,两只脚后跟都要向外转动以产生力量,并配合左右交互拉引,这就是所谓“外三合”。通过摧毁对方每一个关节(肩、肘、腰、大腿、小腿以及足),使身体维持正立姿势,不可偏斜心灵稳定,则心意相连;意志专注,则意气合一;呼吸顺应身体形式自然流通,不让意识控制呼吸,则气血充盈强盛。此时阴阳协调,上下连贯,全身如一人,此即“三体重生万物张”,是拳术中的总原理。不过,这其实是在讲述如何使内外成为一体,即阴阳协调,从而生成了“三体”内部力的奥秘。

以上为“三体式”的具体训练指导。这一种训练效果主要在于使人达到内外一致,为培养内部力量打基础,是拳学中的至高境界。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初学者进行“三体”训练时,最难掌握的地方就是当感觉到背部疲劳时,要特别保持冷静的心态,同时放松其他部分尤其是腹股沟肌肉,而坚持蹬住劲量,让重量集中在前进的小腿而不是转移到前面的大腿,以避免过度负担导致失败。如果能坚持下去并达成这个目标,那么就能够掌握这门技术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而且对于修炼者来说这是最难以达到的目标之一。

标签: 武林人物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