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死人:中国意拳公会
在北京,王芗斋先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创立了一门独特的拳学——意拳。它基于形意拳,并吸收了各家拳术之长,这是一套完整的训练体系。王芗斋先生,字尼宝、宇僧,是河北深县魏林村1885年出生,1963年7月在天津逝世,享年78岁。
王芗斋先生从未拘泥于拳术派系门户,他认为中国的武术历史悠久,每一时期和地区都有成就的武术家,都有不同的风格与特长。这正是使得中国武术源远流长、繁荣兴旺的原因。他用毕生的精力探索和研究武学领域里的真谛,并在形意拳基础上融合各家的技艺,在20世纪40年代创立了意拳。
继承着王芗斋衣钵的第二代宗师姚宗勋先生,使意拳技术体系更加完善,同时将西方搏击中的各种训练工具引入到意拳中,从而丰富了训练体系并提高了效果,这对中国武术发展史是一个里程碑。
姚宗勋先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以青年时期对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热爱著称。得到了芗老传授后,他致力于锻炼并结合现代科学,把中外武学融为一体,使他在技术造诣上达到了高超境界,为 意拳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第三代传人姚承光先生,其才华横溢、刻苦钻研,与父亲姚宗勋同样倾心相授。在多年的实践中接受中外各路高手挑战虽必胜不骄,他以实事求是态度及唯物辨证法则为基础,将现代心理学、生理学等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独特教学与训练体系。
根植于“浑圆力”的思想,即骨骼为杠杆、关节为枢纽、肌肉收缩动力的原理,以及神经系统受精神控制影响,它突出了“松紧”协调之重要性。站桩作为主要训练手段,不仅要集中精神,还要通过静止状态下的锻炼,使力量达到最佳发挥。此外还有试力(包括试声)、走步(摩擦步)、发力推手散手等多种形式构成了完整的培训课程。
2025-02-18
2025-02-18
2025-02-18
2025-02-18
2025-02-18
2025-02-18
2025-02-18
2025-02-18
2025-02-18
2025-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