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光乐的太极拳实践中,他深刻理解到“松柔”是太极拳的灵魂。这种内家拳法以柔为体,以柔为用,主张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因此,无论是传统套路还是新编套路,只要违反了“松柔”这一原则,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太极拳。
李光乐强调,松柔不仅仅是手法和身体上的状态,更是一种心态和意念上的追求。他认为,要想达到最高境界的松柔,不但要有对松柔深刻理解,还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练习来适应和培养。
在一次与陈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陈立清老师交流时,李光乐亲身体验到了“松”的重要性。当他轻轻搭在陈老师的手上,发现手感异常地好软且随着他的搭落移动,而无需任何阻力,这让他意识到只有达到这种程度,即可算得上有一定的意思。
为了实现这项目标,李光乐建议必须从放松开始,并不断追求高度的 松活轻灵圆转。在练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肢体运动轨迹的圆活、舒缓,以及虚实转换之契机。同时,也要注重沉稳、匀细、圆活、轻灵等其他条件综合运用。
对于初学者而言,由于生活中的紧张状态和外家拳中的硬劲,使得他们往往难以达到真正的心理放松。但通过长期锻炼并逐渐提高对 松活 的理解认识,他们能够慢慢适应并训练出更好的 松活 状态。
在工作学习或运动中保持精神躯体都处于紧张状态的情况下,更需要注意放松。而教导初学者的同时也应该提醒他们,“用意不用力”,然而,这一过程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够摆脱僵劲,从而使全身关节肌肉获得舒展自然的情绪感受。
尽管高血压病患者练习时尤其需要注重 松沉 柔顺,但如何去掉拙力与僵劲仍是一个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冯志强先生提出由 松沉 入手求 柔顺 是初学者去除拙力进入 柔顺 阶段关键方法之一。他还指出,在放松基础上增加沉坠感,可以促进经脉通畅,让气血流通无阻,最终达到 柔韧 内劲效果。
总结来说,每个太极名家都有各自独特的手法操作来实现“松柔”。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是将“ 松活动化,生活 mattresses 化”,即在日常生活中始终保持一种心态,即使没有正式训练时也能维持一种似有意似无意,有形若无形的心理状态。这样久而久之,不仅可以去除僵硬及拙力的限制,还能自然生发那种掤劲带来的富有弹性的效果,是外呈观赏内修养相结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