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武术训练方法中的翻子拳法如同行云流水图文并茂的教学之旅上

一、师承传承

尊敬的尹长松先生,自幼习得家传南拳(洪门),后又从湖南多位明师学习,其中包括左少靖、刘其武及聂秀山等。刘其武曾是河北国术馆的武术教官,精通北派少林和八极门;聂秀山则是抗日大刀队成员,并在1984年和1986年的全国武术观摩会中以翻子拳获得金牌。尹长松先生擅长于少林拳械与擒拿技法,尤为人称道的是他小手功夫的高超。本文作者刘义军,在39岁那年向尹长松先生请教南北少林派拳械及擒拿散手技法,并致力于推广这一古代武术训练方法。

二、翻子拳介绍

这套翻子拳源自我师父聂秀山,将其教授给了我的老师尹长松,再由他传授给我。在近二十年的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这一套拳法独特之处,它与其他形式有着显著区别。

此式主要通过寸翻肘翻来展现手部动作,而脚步则采用擦步翻,以起步震脚跟踢起并落步震脚掌扎地。整体上,这一套路既气势磅礴,又干脆利落,如同破竹之势。

三、详解每个动作

并步双插掌

身体并行直立,两手自然放置于身侧目视前方(图1)。

接着两手掌向下屈膝插入,与身旁相对形成“V”字型,同时以手背斜向前下探(图2),

然后再次提起,以手心斜向前下探(图3),

要求保持立正姿态,眼神注视双掌。

翻握上抱拳

紧接上式,上述动作结束时,用双掌向内外转至2-3圈,同时将腿部并拢进行低蹲姿势变换右臂成抱状左臂紧贴右臂侧面以上抱至耳边完成打招呼状(图4)。

并步架拳

继续执行上一步骤,将双臂变为胸前交叉状护住身体同时眼睛注视两臂方向(图5)。

并步双架掌

紧接着,上述动作结束时,将两臂经由内外转而变得朝自己左侧依旧交叉位置但反转方向,使出左右交替且眼睛注视左侧方向变化呈现如剑指般形象出现 (图6)。

马步左冲击

重心略微提升使得左足滑至旁边靠地铲出同时脚底落地造成振响成为側震踏点;随即打开成马蹄姿势;同时展开发挥左右胳膊各伸出做为弓形劲感触达刺激效果以及撑劲感触达到牵引效果把目光聚焦在最终目标区域 (图7).

弓歩架爪

先前的動態不停續行轉身為弓狀進入馬蹄勢與雙胳膊畫圓從內往外相對排列與兩個胳膊構成一個平衡點並同時將目光集中於兩個平衡點之前方區域 (圖8).

上插歩立爪

緊接進行轉變動作右腿則從後面移動並貼近地面進行運動同時趾端落地發生振響並成為側震踏點隨後形成馬蹄狀進入新的穩定狀態;同時讓右邊的手肘彎曲成十字形方式置於自己右邊側間隔處,其餘的一隻按握空間用開口朝自己的另一邊抓取空間造成壓迫感並維持原有的穩定站姿 (圖9,10; 反射圖10).

馬蹄立爪

緊接著這個動態結束時讓左腕拍擊自身較為內側的肩部分際,並伴隨著使用自己的第二只帶有閉合指尖的手肘彎曲形成十字形狀固定於胸前的位置,而下半身仍然保持馬蹄狀不變。此時觀察者應該集中視線於正在舉起的手肘所處的正對面的範圍區域 (圖11,12; 反射圖12).

馬蹄壓爪

緊接執行最後一個動態:將第一只開口朝上的按壓功能改為第二只也採用相同方式來使用,但這次選擇使用關閉指尖來施加壓力力量(分別像各自揚言)以便增加力量強度而不是單純透過力氣因素,這樣會產生更好的結果使全體活動更加連貫統一而非分散無序,並確保視線能夠被導引到雙方均能見到的共同目標區域界限內。(圖13,14; 反射15)

10 弓歩雙劍指

首先轉換角度走回到初始設定時期形成弓狀的情景 ,然後再一次進行兩隻袖口拉扯綁制調整成為獵人的刺殺或攻擊準備工具並且注意保持專注焦點固定在它們要達到的最終目的物件界限範圍裡。(図16)

11 轉身馬歩劍指

繼續實施第十項動作用法令 ,當完畢之前的一系列操作之後 重新調整腳部位置做為新舞台背景之一種特殊戰鬥表演状态 ,將原本站在原位的人類角色轉化為退后一步開始迴旋運轉,因此軌跡可以被看見就像是在劇場中的舞者在舞台中央展示他們經典技巧一般;(未完待续).

标签: 武林人物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