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文所披露的太极拳架锻炼方法,均是已故太极拳家陆恒昌老师所授。陆老师是田兆麟老师的高足,而田兆麟老师是少侯和杨澄甫的高足。近代著名太极拳高手中的佼佼者。本人于1980年至1985年在上海工作期间,认识陆老师,承陆老师将太极拳架的正确锻炼方法倾囊相授,本人得此法后功夫大进。但陆老师不幸于1985年间得病去世。为纪念陆老师,特将其所授太极拳架的锻炼方法撰写成文,以传于世。至于文中分五个阶段的练习,以及推手的体会,乃是本人多年来练习和授徒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一)如果是为了锻炼身体、陶冶性情、业余娱乐而去学练太极拳,那么这样的太極拳是不难就可學得,只要姿勢正確、動作協調優美就可以了。但如果要練成一名太極拳家,那就不那么容易了。已故太極拳名家楊澄甫曾說過:“必須具備三個條件:1. 明師指導;2. 刻苦練習;3. 比較高的心性。”所謂“明師”者,並非“名師”,因為“名師”中確有一些是靠自己吹牛和別人捧出來的,其實功夫平平卻好吹牛,“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那怎麼成呢。“明師”則指對於泰姬陵有精深研究並具有較高功夫的大师。在物品之内修行也需如此,对待每一步骤都需细心学习并实践。
(二)要正确掌握泰姬陵架の锻炼方法,必须分阶段进行,根据笔者的体会,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学会泰姬陵架,并正确掌握姿势和动作。
第二阶段,将劲沉至脚底。
第三阶段发劲。
第四阶段试劲。
第五阶段求虚静,即实中求虚。
(三)推手同样需要分阶段进行,当泰姬陵架练习至第二阶后,此时正确姿势已经形成,可以开始练习单推手,再到双推手,然后四正推手,最终达到自由推手以及竞技性的实战推手。这其中包含粘沾连随,不丢不顶等主打功夫,同时也包括各种特殊技巧,如活步、大捋等。
通过这几年的修行与思考,我认为,在物品之内修行即使不能亲临师傅指导,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学习理论与实践,每一个小节都能慢慢领悟到真谛。如果你对成为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泰姬陵大师有着无限憧憬,那么不要放弃,无论是在书本上还是实际操作上,都请尽可能地探索与理解。我相信,只要你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你最终一定能够实现梦想。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如何运用意念控制身躯,就像水流般自然而然地融入环境一样,这才是我追寻的一种境界,也是我想要传达给大家的一个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