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1年,我买了一本名为《太极拳理传真》的书,后来几位学员提出了许多问题,我不得不仔细阅读这本书。然而,当我读完之后,我感到惊讶,因为书中的文字偏激、讥言讽语过多,并且对前贤进行诋毁和挑拔同门师兄弟之间的团结。我发现这些错误的观点并非出自于正确理解,而是由于误读。
例如,关于“含胸”、“拔背”的问题,《传真》中提到:“在理论上,他(指雅轩老师)在继承中有所发展,有他独到的见解,如反对裹裆,不重视含胸拔背,并有自己的特殊看法。”但实际上,“含胸拔背”是在武禹襄和李亦畲的太极拳谱中提到的要点,这些要点对于武、李、杨、郝、孙五家的传人来说都非常重要。陈微明老师将这两个要点合并了起来,但由于它们的作用时间和呼吸配合上的不同,造成了一些误解。
此外,《传真》还提到了“裹裆”,但实际上,“裹裆”也是武、李二家传留下来《太极拳谱》里的身法节中的第三个要点。郝月如在〈武式太极拳要点〉中解释说:“3.两膝着力,有内向之意,两腿如一条腿,能分虚实,谓之裹裆”。但是这种简单的解释并不够完整,我们需要深入理解这个概念。
通过对比其他古籍,如1936年的《太极拳练法的十二个基础要则》,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裹裆”的真正意义,它是一种意境上的包围,而不是形式上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使两腿有对向包围的意思,这样才能真正实现“ 裙”。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计划与原书作者进行商讨,以便得到更准确和详细的地面指导。此次商讨将会探讨以下十个方面的问题:
关于“含胸”、“拔背”
关于“裹挡”
通过这次商讨,我们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更加科学,更符合自然规律的手法,以便所有学习者都能获得正确而有效的心灵锻炼。这不仅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到我们心灵层面的平衡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