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派的拳种套路和器械,源远流长,其传说中始祖即白义海师父。白义海以教拳为业,曾授艺日本留华习拳之女子花舞影。两人结婚后,将崆峒派武术东传至日本。燕飞霞逝世后,由花舞影继任为第十一代掌教,在日本东京、大阪、神户、名古屋、北海道等地设立了多个武馆。
在国内,甘肃平凉的崆峒山有释妙林、王镖、尹腾剑等人传承此技,而广东则有张勇、白义海等人教授这一门学问。然而,这一派的武术体系庞大,每门内分八门:飞龙门、中魂门、高猛门、三醉门、二神门、一花架门、小奇兵門和玄空門,每个都包含十五六套不同的拳法,使得总计百余种不同之法。
飞龙門是崆峒派初级技术,是基础练习的起点,其中包括飞龙拳、飞龙掌、飛龍刀(劍)、飛龍枪(棍)以及其他各种武器与手段。在此基础上,追魂門将攻击性提高到极致,以其变幻莫测的手法著称;夺命門更是直接击杀敌人,无留活路;醉門则强调动作中的变化与翻跃,以文武两类分开来锻炼身体各方面能力。
神拳門則被视為最頂尖的技術之一,它融合了太極哲學與柔韌無形之力的打擊方式,這種打擊方法既能傷害敵人的內部,也能使用氣力來攻擊敵人的外表。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技术,如奇兵門中的一些短小轻巧的小型兵器,以及玄空門中的针灸、中药结合疗病方法《易通疗法》。
综合而言,崆峒派以柔美为主,用弧线和曲线形成身步手法,以阴阳鱼应对哲学思想在运动中攻防。这一系列独特且秘密性的技艺,不仅在搏击上展现出巧克力般精细的手感,而且在展示时也充满了舞蹈般优雅的情趣。而由八个分支构成的系统又体现出了道家的修道精神,从搏击向修道进阶,这正如同“空”字所代表的一样——无我无相,只有意气与空间存在于其中。
综上所述,无论是内功还是外功,都蕴含着独到的魅力。在内功方面主要通过练气达到强身健体效果,而外功则通过软硬两种形式锻炼,如金钟罩铁臂等硬功,以及贴墙轻功等软功。此外,该派还擅长使用一种叫做“奇兵”的非传统兵器,比如扇子、小铲子或是一把看似普通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极具威胁的小刀,这些武器因其大小灵巧而难以察觉,使得战斗中常常会出现意料不到的情况,让敌方措手不及。
2025-01-28
2025-01-25
2025-01-27
2025-01-19
2025-01-19
2025-01-24
2025-01-29
2025-01-19
2025-01-29
202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