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的24式太极拳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构想-刘宏亮 祁兴华

摘要:文章针对WEB对我国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结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信息化项目的建设要求,以体育公共课24式太极拳的教学课件开发为基础,提出了基于WEB的24式太极拳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构想,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传播的技术优势来推进24式太极拳的教学改革,促进24式太极拳和体育教学信息化的全面发展,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关键词:WEB 24式太极 拳网络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9—0053 03 24式太极拳是南京中医药大学体育部的特色体育课程,每届新生入学第一学期的体育课程都是24式太极拳。24式太极拳是我国优秀的传统保健体育项目,也是目前在我国普通高校和社会大众群体中习练人数最多的运动健身项目。因此,改进和提高24式太极拳的教学效果,促进其健身功能并服务于社会是我们的当代历史使命。恰逢其时,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1201116号)和《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推进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苏教高[2011]12号)文件精神,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学现代化水平,促进学校的课程建设与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南京中医药大学实施了南中医大教字(2011)305号新的教学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基于学校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鼓励和支持及对太极拳教学的多番思考提出了24式太极拳单机版课件制作和教学网络化、远程化的研究发展方向。 WEB是world wide web的简写,近些年来,随着Internet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日益推广和普及,基于Web的远程教育采用异步交互教学方式,其教与学均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利于自主学习和测试,从而在远程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展示和传播传统保健体育项目24式太极拳的魅力,打破时间和空间,实现个性化教学已属当务之急。 1 研究背景 1.1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高校是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具备理论和实践知识基础和强健体魄的人才,高校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未来社会主力军的重任。因此,全面提高高校学生身体素质是实现知识经济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任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于2003年开始在全国施行,其中定义了体育课程的性质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规定了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要满足健身性和文化性相结合、选择性和实效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结合的原则。作为我国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目前各类高校陆续开展了体育教学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体育教学理念、模式、内容、方法等方面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 体育教学理念落后 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教学最好的方法就是对学生产生启迪,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精神,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我们的体育教学理念以知识、技能、技巧的传授为中心,忽视了对学生锻炼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指导,阻碍了学生主体能动性和创新性的发展,成为“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大纲的教育”。 1.1.2 体育教学模式单调统一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是依据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提出的系统学习教学模式建立的,这种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它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以定性的形式将教学内容灌输式的教授给学生,教学的重点是“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这种模式强调基础而不是选择,重秩序而不是创造性,使得许多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习惯地认为体育就是身体教育、体质教育,是枯燥、乏味的身体操练。 1.1.3 体育教学方法单一 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我国大学中所开展的体育课程大部分的教学方式还是采用了听讲解、看示范、反复练习和期末考核的方法。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落后与单调,难以满足现代体育教学的需要,阻碍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体育课程的长远发展,这种按部就班、缺乏活力和创造力的教育模式只能使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不良的意识状态,不能充分体现体育课程的拼搏、团结、向上的体育精神,体育课的健身效果大打折扣。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现今的高校体育教学与我们目前所实行的素质教育是不相符的。高校体育要为学生的健康服务,为大学生打下终身体育运动的健康理念,改变思想,转变模式,促使高校体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1.2 目前高校24式太极拳课程的教学探讨 24式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保健体育的重要代表,蕴含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属于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显示,在当前的高校24式太极拳教学中,存在着以下一些不足: 1.2.1 师资力量薄弱 在教育过程的环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师资力量不够,是目前高校太极拳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太极拳不像西方的体育项目那样,可以进行量化分析。太极拳从文化的层面来说,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承载了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从技击的层面来讲,太极拳博大精深,蕴含了独树一帜的“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的技击技术;太极拳从演练来看,刚柔并济,圆转灵活,如行云流水,让看者心旷神怡。太极拳的理论、技击、演练都对任课教师有着极高的要求,师资环节的薄弱导致高校太极拳课程的单调,不能生动形象地进行太极拳教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较差。 1.2.2 太极拳教学有其表无其里 现在高校太极拳教学多是有外而无内,有形而无神,只有套路教学,忽视了太极拳的基本功的教学,以及配合呼吸在练拳中的作用,未能在根本上抓住太极拳的精髓,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太极拳不仅是练拳,它还有许多其他的积极作用,如太极拳站桩配合呼吸,可以调养心神,凝神静气,放松思想,增强心肺功能。又如单个动作的技击实战作用,推手、云手等都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这些恰恰是高校太极拳教学中最匮乏的环节,缺乏教学深度。 1.2.3 太极拳教学的考核缺乏创造性 根据多所高校的实证了解,几乎每所高校的太极拳考试都是一样的,学期末考试时每个学生完整演练一遍24式太极拳,根据演练水平、熟练程度,教师进行打分,分高、中、低和不及格四个层次。考试也可以说是一个检验学习效果的过程,考试从某种程度可以完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不仅对学习的个体学生产生影响,同时,对教师也是一种积极的促进手段。合理、科学的调整和利用考核能对24式太极拳的教学产生积极影响。 2 基于WEB的太极拳网络教学平台研究与设计 2.1 24式太极拳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意义 WEB太极拳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能积极转变高校体育课的教学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方法,打破师资力量、空间、时间和地点等传统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和提高24式太极拳教学。 2.2 24式太极拳教学课件的设计构想 2.2.1 实现的方法和技术(包括运行环境和开发工具等) 运行环境:CPU:P4 1.8GHZ以上,内存:256MB以上,操作系统:Windows XP。 开发工具:Adobe flash CS4,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2007。 2.2.2 使用的媒体形式及总数量 在太极拳教学课件的开发中,将大量使用文本、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其中图片类素材采用JPEG、GIF、PNG格式,预计100张左右;动画类素材采用GIF、SWF格式,预计20张左右;视频类素材采用流媒体格式,使用WMV、RM、FLV、MPEC,4格式,预计10段左右。 2.3 24式太极拳教学课件的主页面 以树形图绘制,不少于三层结构,末级目录下列出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使用情况。如图1所示: 在24式太极拳教学课件的主页面中包含了“课程介绍”、“教学内容”、“课外资讯”三大模块。 2.3.1 课程介绍 “课程介绍”模块包括了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考核方法、学习方法等内容介绍。 2.3.2 教学内容 按照章节设置了太极拳发展渊源、太极拳名家流派、太极拳基本步法、太极拳基本动作、24式太极拳教学、太极拳完整演练、太极拳动作技击方法、太极拳教学的社会价值、太极拳与校园文化建设、太极拳与终身体育运动观念的引导与塑造等太极拳教学环节。 2.3.3 课外资源 对现今国家举办的太极拳各大型赛事进行介绍,并对不同流派的太极拳特点进行简介,拓宽学生的上课知识面。 3 24式太极拳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目标 3.1 运动技能目标 基本掌握太极拳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培养对太极文化的兴趣,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生理健康目标 通过太极拳练习,有效地改善大脑皮层神经兴奋与抑制的过程,提高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循环系统的功能,使身心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真正起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 3.3 心理健康目标 长期坚持太极拳练习,不仅能达到修身养德的教育作用,而且能得到愉悦的体验和美的享受,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4 社会适应目标 通过对太极文化的学习,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结,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4 结束语 基于WEB的太极拳网络教学平台运用WEB开放式技术,建立了24式太极拳的网络教学平台,创新了体育教学的方法,改进了体育教学的模式,使得体育教学理念先进化、内容丰富化、形式多样化,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教学距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积极性,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体育保健运动,有利于高校体育教学水平的整体进步,有利于培养出具有强健体魄的当代高素质人才。由此可见,基于WEB的太极拳网络教学平台具有完备的研究条件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http:∥jmzx.njutcm.edu.cn/pub/jspcms/pl_1571_r3351.htm. [2]武芒,马惠敏等.基于Web的远程教育平台的系统设计与实现.电脑世界,2001(5):18-20. [3]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R].教体艺[2002]13号. [4]韩博.浅谈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走向[J].当代体育科技,2012(10). [5]叶清华,王爱华.素质教育理念与高校体育网络课程改革[J].体育学刊,2001(6). [6]刘宏亮.对高校体育课太极拳教学的现状分析.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117-119.

标签: 修仙小说地名大全游戏帮派名字大全古风十大门派武当十五代传人有多少明朝武林门派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