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开心结解锁古代神功绝技中的玄机

在《中华武术》2009年第4期的专题讨论中,名家们深入探讨了太极拳中的“松”字,其重要性与玄机。最近,在《中华武术》2009年第10期上,一位学者提及了吴图南先生关于“松功论”的见解,其中指出:“凡练太极拳者,知松、沉为太极拳之重要条件。”吴先生对“松”这一字的阐释令人敬佩,他将其定义为:宽而不紧、轻松畅快,不坚凝,有小孔以容其他特质,这些都体现了“松”的意义。

然而,无论如何解释,“似乎仍然宥于‘望文生义’之嫌”,因为它仅是字面上的本意。太极拳中的放松,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放松虽然一词相似,但实质有所不同,因为它带有特殊的术语色彩。在日常生活中,“放松”意味着不用力,而在太极拳中,如果仅仅是这样理解,就会导致肌肉疲软和精神消散,这是不正确的。

因此,太极拳中的“松”,除了不用力,还必须加上“用意”。这意味着在每一个招式中都要贯彻一定的心念,使静态的 松转化为动态的 松,与日常生活中的放松具有根本区别。这表明,在太極拳中,“放鬆”并不只是与抓紧相对的一般行为,而是一种更加深层次和内省性的状态。

就像吴文翰老师在《中华武术》的名家讲堂上介绍的一样:“在武式太極拳中還有一種骨肉分離法的放鬆方法。”這種方法涉及立身正確的情況下,将從頭至腳如流水般將肌肉向下推送到涌泉穴,同时骨骼向上升起,這樣就會產生一种類似於骨與肉分離但又緊密聯繫的情感。長期練習後,可以獲得一种更為深刻和持久的感觉,這與氣功中的「放鬆功」非常相似。

結合「①不用力」與「②用意」,我們可以發現這實際就是「用意不用力」的理念,這正是練習太極拳時最基本且核心的一個原則。通過這個原則,我們得以正確地把握住「松」字在理论和實踐中的位置。

杨澄甫於《太極拳術十要》裡提出了「矩腰」的要求,強調腰部為中心,因為腰關係著整體。而「气沉丹田」也是與此息息相關。一呼一吸,一升一降,就是內氣潜轉,是關乎生命安全的事项。「名家講堂」上的冯志强老师则进一步指出,每一个姿势都包含一次肩膀垂肘的大量缩减过程,以便让内气能够触及四周。他说:“久而久之,就做到了 太極拳 的 放鬆 要求。”

总结起来,可知 太極 鉗 的 “ 放鬆 ”含義:由浅入深,由局部到全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实现以下环节:① 不使用力量 + ② 使用心念 -> 使用心念而非力量 -> 使用心念来引导气血运动 -> 以心引领身体活动。这才能够真正揭示 “ 松 ” 字背后隐藏的情谊,以及为什么只有当我们达到这种状态时才能使气才能顺畅流通。

标签: 中国三大拳法太极拳24式自学图解世界公认最强武术少林七十二绝技之首杨氏太极拳37式拳谱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