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谓“呼走两极”
在练习陈氏太极拳时,师傅曾教导我关于“吸行一线、呼走两极”的理念。经过数年的修炼,我渐渐领会了其中的道理,并将个人理解与相关呼吸技巧结合起来,供同好们参考。
"呼走两极"是指内气运行方向,当我们呼气时,劲气要向上至百会穴,同时下沉至会阴穴,这两个方向的气流在同一条线上形成对拉关系。在外形表现中,这个对拉即为脊柱的伸展和身躯拉长运动;而从内气角度看,就是“虚领顶劲”与“气沉丹田”的统一体,不可分割地存在。
关于呼吸,我们可以采用逆腹式或顺腹式,但对于武术来说,更倾向于顺腹式配合。腹式呼吸应保持松静自然,与动作相辅相成,在练功过程中,“松圆”并发力时变为“实圆”,上下对拉后恢复到松态,但这种松不意味着放弃,而是保持直线状态,即所谓的“松而不懈、紧而不僵”。
二、何谓“吸行一线”
"一线"指的是百会穴与会阴穴之间的一条垂直于地面的直线,上述的虚领顶劲和气沉丹田就在这一条线上完成。“吸行一线”是在腰间(外形)交点处进行,即命门穴与肚脐连成的一条与百会、会阴连线相交之点。这一点约在丹田位置上的部位,是由此点开始汇聚上下的气,使得整个过程成为丹田式腹式呼吸。当我们吸气时,由此点向四周均匀膨胀,而当释放时则从这交点向下至会阴再次向上至百会。
掌握这一概念,可以通过马步作为例子来说明:身体正直,小腹收缩,双足平行站立,脚外缘与肩同宽,然后屈膝关节,再微微偏出,以手摸背脊,从命门以下到骶骨都应该平直无凹陷。此刻 百會穴與會陰穴以及雙腳跟連線之中點應該處於同一直線之內。已故燕京拳家马国兴先生更进一步解释了这个概念:“百會、一陰、一陽,上下垂直遙遙相對,這就像弓蓄勢,一個準備發力的狀態。”
三、何谓“八面支撑”
记得以前央视体育频道播出了一个纪录片,其中陈小旺老师返乡指导陈炳拳师说:“打拳要八面支撑。”武氏太极拳宗师郝少如也提到过:“以腰为中心的气势范围……氣勢愈大則氣勢愈遠离中心;反过来,氣勢又須包圍精神才能使精神不外漏。”这里讲的是练功中的意境,要有八面支撑的情景。
四、“自然呼吸”或“配合呼吸”
初学者通常被教导如何正确做动作,如头颔收回、头顶悬挂等,以便理解虚领顶劲和气沉丹田。但这些仅仅是表象,如果终身守此,那么难以达到深入理解。而实际操作需要从内修养起,最核心的是内 气运使,比如吐纳法。
五、“松透”
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始终以"松"为基础。“松”不是软,也不是完全柔软,它带有沉重感及肌肉延伸感,只有这样关节才能灵活,而肌肉也不僵硬,全身舒适。如果能达到每个关节都是开启,每根筋都是贯串,那么才算真正达到既定的要求。
六、动作如何配合呼吸
李亦畲大师有一句名言:“合为蓄开为发”,这句话明确指出练习太极拳需伴随着合和开来控制自己的力量。他还提到了腰部位置很重要,因为它决定了是否能够将精力集中于一种单纯且强大的形式之中。形意八要论也有类似的观点,它建议三个心同时并用——顶心往下脚心往上手心往回——这样才能让所有力量汇聚在一起形成一种强大的整体感觉。这就是通过三方面协调来实现内部团结的一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