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将太极训练的某些原理(如用意不用力,虚实转换)贯串于日常生活的行站坐卧中,则既增添了生活的乐趣,又增加了训练太极的时间与空间,其盘架训练效果会无形提高。现笔者根据实践体悟,谈谈这种生活中的训练。
一、行在尾闾。“尾闾中正神贯顶”是太极盘架训练的诀窍。如在行走中运用,则意在尾间平移。走有多种形式,平走、爬高、下坡、急走、慢走、负重走、提物走等。各种形式,都要注意尾闾。松胯便松尾闾,行走必轻松。尾闾如小木船行江河的舵,管方向,管平直,对言,管中正,调节方位。
另有一点须同时关注,走路时眼神在前,双手一前一后,手心似乎拢着小气球,一手向前时,小气球似乎接提混元大气向前,一手向后时,小气球似拢捏混元大气向后,并且继而手中温热。这还包括一种八字步法。在这个步法里,由于重心是左右变换,所以要求对尾闾更为复杂一些。但总体看,“三维”旋转方式,即“の”形运转,用较小幅度,有这种意念,可以随之旋腕转臂相随。一方面左虚化为左实,再次变化成右虚化为右实,这样不断循环,不断地进行虚实互含互化,使得动作中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沉劲和自然感,让人感觉到趣味性十足。
二、站在“三顶”。古语“站如松”,即端正、中直、平稳。在站立姿势上,也有几种不同的形式:①两腿自然分开双脚重量平均站立;②偏沉站立;③“三体式”站立,即斜向出一只脚。这三种形式都可以展现出太极拳风范。而要达到这一点,就需要结合“三顶加二钻”的技巧所谓“三顶”,即头部朝天以百会穴为中心,上扬,以撑拉颈椎关节让头脑处于清晰和灵活状态;膝盖也需稍微做到顶式,以利于下肢肌肉放松;舌尖轻触上颚,以润泽口腔内环境。此外,“二钻”则意味着两脚涌泉穴通过身体内部象征性的刺入地面深处,而保持双脚重量均衡,可以使动作从紧致浮动过渡至松弛沉稳,同时确保整个身体姿态的一致性。
如果选择偏沉或采用斜躺姿势,还需要特别注意身心垂线移动。当你侧移到左边的时候,让你的身子和精神也跟随过去,将这段区域变得更加舒适和强健,当你侧移到右边时同样如此,这样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的身体调整自身结构,从而减少压力并改善生理状况。
三坐在会阴。“坐如钟”,这是古代修养人的座右铭,它代表着端庄、高贵以及内守之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忽视了正确坐姿,它对于健康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经络通畅。如果能正确坐姿,那么就会显著提升整体健康水平。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当选择坚硬且不易弯曲的地面,如传统木凳,而不是柔软的大型沙发或垫子来保证背部挺直,并允许腹股沟部分留空,因此减少对脊柱及其他关键部位压迫。此外,如果感到不适,可使用低矮的小垫子来支撑臀部,使得背部保持良好的挺直状态,从而促进血液流动,同时保护腰椎免受伤害。此刻,你已经准备好进入一种静谧而又深层次的心灵放空状态,在这样的情境下,你可以想象你的每个穴位之间形成一个圆圈,每个穴位都是网络的一个节点,这些节点连接起来构成了生命能量流动的一条路径,与宇宙精华相连结。
四卧在四空。“四空”指的是我们的手掌底板与脚掌底板,以及胸腔与颈椎应该保持完全开放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享受到休息带来的益处。如果睡觉时采取仰卧姿势,但不要使用枕头,而是在靠近枕骨的地方仅仅使用一个薄薄的小块棉布作为支撑,让颈椎尽可能接触冷风或者室温,然后让两个手掌伸开并将它们摊放在身体旁边一样宽度上方位置,每个指尖都像抓住天上的星辰一样,然后再数呼吸。当你吸气的时候,要像把握住来自天上的清新力量,将其深深送入你的五脏六腑当中,当呼出的时候,把所有累积下来却未被发现的问题排除出去,就像是在水里的鱼儿摆脱污浊水域回到清澈池塘一般。你只要持此态度,无论何时何刻都会感到安宁。我建议定期进行此类锻炼,每晚数千次,或许不会意识到自己就已陷入了梦乡。而如果醒来之后继续这样做,最好是数500次以上,此过程最终将引导你进入那份超然自若的心境之海,那是一种无法言喻但令人难以忘怀的情感体验,是一种能够让人自然融合于周围世界之内的一种心灵状态——仿佛就在那刹那间,你就完全融入到了宇宙之网,无声无息,却又充满意义。不知不觉之间,便悄然而入睡眠了。不过,如果您愿意,您可以尝试侧卧,也可以按照这些指导学习不同的角度和方法。
2025-03-04
2025-03-04
2025-03-04
2025-03-04
2025-03-04
2025-03-04
2025-03-04
2025-03-12
2025-03-04
202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