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家练习杨式简化太极拳、剑、扇四年有余,套路总共有二十套。自从去年国庆节后,我开始学习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已经有一年多了。这一年里,有时我的思绪太过沉重,急于求成,因此身体和四肢变得僵硬,没有达到真正的内劲。我也曾只顾外形的流畅,而忽视了内在的修炼,这导致转腰不够,也无法守住丹田。目前我的步伐相对稳定,但偶尔仍会出现双重现象。有时候,我会感到迷茫,想放弃练习,因为我觉得混元太极拳实在是难以掌握。但幸运的是,我遇到了张则理师傅,他耐心地指导我拳法,并反复示范,使我增强了练习的信心。
按照张师傅的教学方法和思路,我逐渐意识到练武要同时培养意气神形,不可或缺。我发现不能仅仅思考呼吸或气息,只能专注于开合动作之间的连贯性,以及每个动作背后的意念控制。这是一个由外向内发展的过程。在这个阶段,还需要不断努力完善初学者的基础训练(根据林啸寅老师在顺昌县第三届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理论培训中的讲座)。
太极拳入门最重要的是放松,它是一种深奥而又实用的技巧。当功力增长并取得一定内劲时,这与放松紧密相关。放松时不仅要使肌肉皮肤关节松弛,更重要的是让五脏六腑和中枢神经系统也跟着松弛,即使是心灵也要保持平静。
通过无限状态下丹田气机充沛而下沉,用意念指挥,从膝关节开始逐渐松开到手部,再扩展到上下左右,同时横向纵向均需一致地进行,以此形成全身性的 松沉状态。此外,要注意胸肩和腰膝等部位随之松软,用意念推出两背呈十字状,同时保持上虚下实、下盘稳重。
眼神内敛于丹田,将整个身体脊柱与头部形成对拔顶劲不丢,两腿腰胸肩应全部松开,以达到快速整齐轻快协调良好的效果。在定势中保持肩部落垮形成腰脚真实,上身则显得非常虚灵且灵活活泼圆活。此方式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轻微运动内脏器官上来带动外形劲由内转换内部气潜转移,并特别注重转关处,将丹田内部转变与气沉丹田结合起来,以期达成体验到的“一致”。
通过这种方式,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身内功。我依照这些原则继续努力,每次练习都带着疑问,一直尝试改进内部功夫和规范各个姿势,同时追求生动自然、身心愉悦的大脑休息。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心理压力社会中,这种精神境界真是令人赞叹,是传统美德的一种体现,是大师风度的一面镜子,是教师楷模的一份光辉。
学习混元太极让我享受到了许多益处,如改善肠胃功能,让工作之余能够找到放松之道,还学会了做人做事要适度。而身体状况也是由心性引起,可以提前进入修行,对感兴趣的人来说,现在就可以开始尝试,从“松”、“静”、“宁”、“定”、“慧”的层次深入探索。
虽然这只是初步学习阶段,但我已经感觉自己不足很多,学到的东西还远远不足。今后,我将更加虚怀若谷,无私接受知识,无尽探索,每天坚持精进,不断追求更高水平。生活至老学至老,那么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一起前行吧!
当然,如果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让我们共同进步,为迎接明天更好的一天而奋斗!
2025-03-07
2025-03-07
2025-03-07
2025-03-07
2025-03-07
2025-03-07
2025-03-07
2025-03-07
2025-03-07
2025-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