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太极拳首先须明辨武功与武术的区别立足于正松的自然之理

初学太极拳,首先应明辨武功与武术的区别,立足于“正”、“松”的自然之理。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两者的本质。“正”不仅是指正确套路、姿势,更是身法要“正”,尤其重要。而“松”则意味着以最少体能内耗完成身体合理运动,从而产生柔劲,这种劲力建立在“正”的基础上,是一种特殊的技术。

对于初学者来说,为什么要从“正”、“松”二字入手呢?首先,“正”至关重要,没有了“正”,便会有较多肌肉组织参与维持自身身体平衡,因此不能达到真正的“松”。没有了“松”,就无法做到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也就无法产生八劲之主的掤劵;没有了“正”,就无法通气,就不会使所产生的气势达至。从太极图来看,太极拳是一个在圆体中运化的武术运动。陈氏太极拳一代宗师陈长兴,以身端形静著称,其生活起居处处示范着身法中的精妙。此外,陈、杨、吴、武、孙等各家太极拳也都将身法中的正确性作为拳架首要要求。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我行我素”的份量。

其次,在太极十三势(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中,中定是对身法要求的一种总结。它如同航空母舰般,是战斗部队基地。而且,“正”和 “松”又是中定的基础。

那么如何做到 “ 正 ” 呢?

这方面,我觉得,对于初学者来说,把握住以下几个大的方面,就不会出大错:

要 “ 正 ” 的躯干部分。

膝盖一般不能超出脚尖。

上肢动作贴近身体,“两臂象挂在两肩上一样”。以腰为轴带动肢体运动。

动作转化过程中,不喝风漏气。

检查每招每势是否均有八面支撑。

以上所谈 “ 正 ” 的目的都是为了 “ 通 ” —— 气血通畅。这就是练拳者的舒泰感觉,以逐渐达到气势。气血通畅是太极拳健身养气增加内功必要条件之一。

接着,再谈谈如何做到 “ 松”。

" 松 " 是内家拳特有的名词,它意味着以最少体能内耗完成身体合理运动,由此造就的是一种柔韧力的状态,然后才可渐入一种高级境界 —— 绵里藏针。这就是通过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柔韧性和刚强性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去慢慢积累和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放轻松,并且学会控制自己的力量,使得自己能够用最小限度的手段取得最大限度的地位优势,这样的状态既能保护自己,又能有效打击对方,所以说这种状态非常重要。但很多人由于缺乏经验或者观念上的误区往往只注重硬实力,而忽视了这些基本原则,最终导致自己的实战能力受限或表现不佳。

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要学 " 松 " ,首先可以将自己的躯体想象成一条线上串起的肉串,这条线一端过头顶百会穴,一端在裆底会阴穴。而胳膊就像挂在肩膀上一样,只需指尖稍微领劲,用来控制好运动路线及配合顺逆缠丝即可,不必苛求其他事情。这样久而久之,可以培养出手随腰转的情况,有了一定的呼吸感后,还需要放松行功,不可有一丝僵力,让周身上下协调起来,同时存养更多内气,使整个人的灵活性得到提升。如果坚持下去,那么你很快就会发现你的整个人变得更加灵活,你的心态也更加平静,你甚至可能开始感受到一种与众不同的生命力流动。你已经迈出了成为一个真正修炼者的人生旅程的一步。不管你走向何方,都请记住:只有当你的心灵与自然相融时,你才能真正实现自我完善。在这样的旅程里,每一步都充满挑战,每一次跌倒都是一次学习,每一次成功都是一次成长。你正在经历这一切,但这是一个美丽而漫长的事业。一旦你明白并接受这一点,你就会发现自己其实已经准备好了迎接接下来所有的事情,无论它们是什么样子,因为你知道,无论发生什么,都只是你的另一个机会去学习和成长。当我们走进大自然的时候,我们通常都会感到宁静,但实际上,大自然比我们想象得更复杂。她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些简单技巧,她还教给我们关于生命本质的大智慧——无论是在繁忙都市还是深山老林,只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与她交流,即使是在最紧张或困难的情况下,也能够找到安宁与平静。我希望我的话语能够激励您继续探索您的修炼之路,因为这是个令人兴奋又充满奇迹的地方!

标签: 武术知识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