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顺昌县第三届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演练大会之感悟-郭素萍在禁用武术的社会背景下展开

我在学习杨式简化太极拳、剑、扇四年有余,套路总共有二十套。自去年国庆开始学习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至今已有一年多。这一年时间,有时我意念太重,急于求成,致使身体及四肢不松,蛮力不除,有时只顾外形,既不圆也不活,无法顾及内在。目前步子较稳,但双重现象时有发生。有些茫然,我想放弃,但这门拳法实在太难练。我好 fortune遇到张则理师傅(2013年10月19日荣获2013年体彩杯福建首届传统武术争霸赛福建省首届传统武术展比赛获得一等奖),他耐心给我讲解拳理,反复示范,使我增强练好拳的信心。一切按张师傅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去练,我逐渐认识到练拳要意气神形同时练,没有哪一步是可以忽略的。

根据我的初学水平,我体会到不能仅仅想呼吸或气,只能想开合和动作,每一个动作都要想好下一个动作,不断地培养用意念支配动作,这是一个由外入内的过程。在习惯上还需要努力完善第一阶段(根据林啸寅老师在顺昌县第三届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理论培训中的讲座)。太极拳入门要从放松开始,我感到放松是一门大学问,它与功力增长、内劲取得息息相关。当我们放松时,不但要让肌肉皮肤关节松弛,更重要的是使五脏六腑和中枢神经系统也就是心也要松软。这种静态前提是必须有的,而沉稳结果也是必不可少的,没有静就不会松,一旦能 松,就一定能沉,这种方式贯穿全身,但当手段达到目的后,它本身并不是最终目标。

我了解到,在打造无尽状态下的丹田气机充满且下沉后,要通过整体性的柔软性来实现,从膝关节层层分解,将这种感觉扩展到手部,即横向纵向同时分散开来,然后再将胸肩部分进行分离 松开,以此形成一种全方位同时释放出的力量,同时保持腰膝部分轻盈自然。如果想要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概念,可以参考以下几个关键点:眼神应该保持内敛,让丹田成为中心;身体脊柱和头部形成对抗;顶劲与两腿结合起来;整个身体呈现一种虚实相生的状态,其中上半身灵活而空旷,而下半身却坚实而牢固。

这样的训练方式让我更加注重利用内部器官微妙运动来引导外形力量,从而实现了内部精力的潜移默化转换,并注意到了转移处之间的协调性,以及丹田内部转变与气沉丹田相结合,以期达到内外的一致。这是我修炼过程中不断探索的一个方向,比如说“用意不用力”,“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以及其他诸多细节上的调整都是为了达成这一目标。

每次训练结束之后,我都会带着问题思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我的内在功夫,并规范出色的技巧。在这个快节奏物流社会中,这种精神真是令人敬佩,这正是传统文化美德的大师风度所展示,也是我们今天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心愿。而通过学习混元太极拳,我得以享受到许多益处,如改善肠胃功能,使工作之余能够找到适当的休闲活动,为做人做事提供了良好的指导。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越发意识到了健康管理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所以提早进入修养之道,是件非常值得推荐的事情——将自身带给自己真正宁静安定的生活环境。这是一场终生旅程,我们需虚怀若谷地接受知识,最为认真地面对挑战,用自己的双手书写生命故事。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何时何刻,都将以开放的心态继续探索这项艺术,每一次提升都是新篇章,每一次失败都是宝贵经验。

标签: 武术知识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