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顺昌县第三届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演练大会之感悟-郭素萍普通人在社会中如何修炼武功

我在学习杨式简化太极拳、剑、扇这四年多有余,套路总共有二十套。自从去年国庆开始学习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至今已有一年多。这一年中,有时我会过于注重意念,急于求成,以致身体和四肢都不够松弛,力量不够自然,有时又只顾外形的圆润活泼,却忽略了内在的修养,不仅转腰不够,还无法把握丹田的意守。目前来看,我步伐已经比较稳定,但这种双重现象还是时常发生。有时候,我感到有些迷茫,甚至想放弃,但幸运的是,我遇到了张则理师傅,他耐心地给我讲解了拳理,并反复示范,这让我的练习信心得到了增强。一切按照张师傅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去练习,我逐渐意识到,要练好太极拳必须同时练习意气神和形态,每一项都不可或缺。

根据我的初学水平,现在我的体会是不能随便呼吸,也不能盲目追求气力,只能专注于开合动作,以及做完一个动作要考虑做下一个动作,不断培养用意念支配动作,使外形既规范又顺畅,这是一个由外向内的过程。在这个阶段,还需要努力完善第一阶段(根据林啸寅老师在顺昌县第三届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理论培训中的讲座)。

太极拳入门最重要的是从放松开始。我发现放松是一门很深奥的事业,只有功力增长,内劲才能逐渐显现,而这与放松息息相关。当我们想要放松的时候,就要使整个身体,从肌肉皮肤关节到五脏六腑,都要一起松弛,而且还要静下来,让整个人沉下去,没有静就无法真正地松懈,而能够 松懈必然能够沉着,最关键的是这种松懈应该贯穿始终。但是,我们不要忘记,这种松懈本身并不就是目的,它更多的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使用。

我了解到,在练习中,要进行正确的“无极状态”下的气机饱满,然后将其下沉至膝关节,再通过手臂传递至手部,同时横向纵向同时进行节节性的 松开操作。接着,将这一过程延伸至胸肩区域,再次施以松开。此外,我们还需注意腰膝部分保持柔软,用意念指挥两背形成十字状,同时继续实施上述步骤,以确保整体上的对称性和协调性。

当我们进行这些操作时,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思考,用眼神带给人一种内敛而宁静的情感,同时要求身体各个部分形成对抗关系,比如脊柱与头部之间形成拔拔相连,上身虚灵而轻巧,下肢实劲而稳固。而这样的练习方式更侧重于利用内脏器官微妙运动来驱动外形力的变化,并通过转换关节点结合气沉丹田,以期达到内部与外部的一致性。

这样一系列循序渐进地训练,使得我们的锻炼更加集中精力放在内部功夫上。比如说,“无为之为”,即用非用力的方式实现顶劲;气沉丹田;肩垂肘;腰合跨等技巧,每一次尝试都会让我觉得理解起来似乎容易但实际执行起来却非常困难,那只是口头上的表演,而真正掌握并实践它才是太极真谛。不经过深刻领悟,即便再多次模仿也是难以达到的真谟,因此每一步进展都是依赖老师教导分不开的,当我的技能停滞不前时,他们总是在提出新的挑战,让我不断前行;当出现偏差时,他们也同样耐心指导,一丝不苟地教授技艺——尽管很多地方仍旧做不好。在今日繁忙的人们生活中,这种精神实在高尚,是传统美德的大师风度,是榜样的楷模。

通过学习混元太極拳,我享受到了许多甜蜜,如改善了肠胃功能,更明白了工作之余如何平衡自己。此间也学会了适可而止。在健康状况方面,由心性引发的问题,也许可以提早(35岁)开始修炼,为那些感兴趣但未开始修炼朋友提供参考:从“松”、“静”、“宁”、“定”、“慧”的角度出发,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修养状态。

虽然我感觉自己对于太極易学还有很长的一段道路要走,但每天都充满期待,因为每天都可以找到新的点子、新视角去探索这个浩瀚无垠的大海。而且,无论年龄大小,都应持续学习,一直到老。但关于这一点,如果你也有所疑惑或者想法,请随时告知。如果明天能变得更好,那么今天就值得赞赏吧!

标签: 武术知识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