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武学巅峰之选尤其适合那些渴望掌握内外兼修身心双修的学武术最佳年龄的门派

杨式太极:学武术最佳年龄的内在实践之选

沉肩坠肘的艺术

在杨式太极中,三重含义的沉转走化是基础。其中,沉肩坠肘意味着双手应成为弯曲状两张弓,在使用最小力量的情况下利用生理曲率形成最大张力,以抵御敌人的攻击。当你的手沉肩坠肘时,即使不用多大的力气,对方也难以抬起你的手或将你的手按向胸前,这就如同有无形的力量在那里。

身体重心下沉的技巧

通过让身体重心下沉,可以使对手失去平衡,同时引导他们犯错,让自己更加稳固。

九曲珠理论中的肩珠与肘珠运动

以外、下的方式运作开劲,引长对手劲路,使其容易失衡或露出空档。注意,这些都是关于“沉”的话,而不是仅仅保持静止,那样就不会是真正的太极了。这就是第二个字“转”的作用,它在“沉”的基础上转身、转手、转脚,将所有力量带到地面上,从而解除了身上的压力。

逢力必沉,逢沉必转

这样的步骤加起来称为“走”,意思是在自已身上让对方力量走过,是为“潜移默化”。在这个过程中,要随着身体重心变化进行虚实过渡,不然,即使走到了腰部,也无法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

回身引带之法

杨式太极以走化为开,所以必须张开。在发挥三种劲(棚二)同时伸出脚到对手重心之下。这样既能从劲路上展开,又能从身形上展开,为后续击打做准备。而悄悄伸出的脚可以隐藏自己的意图,让对方面临困境,同时保持自身运劲稳定协助其他部位抽丝劍引导对方力量。

凌空壁立与合势发功

凌空壁立是一种发力的前奏,是是否能够顺利发出猛烈整体一气会动工夫关键所在。如果没有凌空壁立,就无法发出整体一气会动工夫。要逼近敌人,最好距离不到30厘米,并且速度快到足以产生强烈气势,使得敌人不由自主地想要后退。

撞击吐明霆

撞击吐明霆是杨式太极最后一步,一般情况下,在靠近10厘米处开始吐明霆。此时,应该松腰和膝盖,用腰腿来运化整个身体快速前进,以至于看起来像墙一样阻挡住敌人的方向,然后突然释放出巨大的撞击力。这类似于锤子敲打钉子。你可以把你的手掌或者拳头比喻成钉子,你的一只肩膊则是一个锤子,把进步和裹裆产生的力量迅速传递给这只肩膊,然后用它来施加巨大的摆动(也叫抖动),这是松懈基础上的瞬间爆发非常强大推举力的开始,可以直接打人,也可以增强或改变其他七种太极功力的推举效应。

十要素内功探究

实际练习杨式太极需要轻柔,但不要忘记积柔成刚。这意味着练习前的三个要素都要求轻柔,只有第一个要素撞击吐明霆才是成刚,但即便如此也是基于松懈条件下的活动。为了理解积柔成刚,只需专注于练习凌空壁立和撞击吐明霆两个要素即可,因为它们分别代表了积累棉花和裹铁两种状态。如果你能够正确理解并实施这些技术,那么你就会发现真正意义上的内功正在发生变化,而非简单讲求呼吸调息等概念。在杨式太极中,无论是在何时何地,都必须保持轻灵与坚韧相结合这一原则,不然的话,你可能永远无法真正体验到全面的内功修炼效果。

标签: 武术知识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