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刚开始练什么太极拳技能形成阶段的教学步骤与教学原则-李秀

一、太极拳技能形成的阶段及教学步骤

在探讨太极拳技法形成与阶段划分时,前辈如王宗岳《太极拳论》提出了“由招熟渐悟懂劲,由懂劵而阶及神明”,以及《十三式行功心解》中所述“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结合运动生理学知识,我们知道肌肉具有记忆效应,当动作重复多次后,肌肉会形成条件反射。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实际上是大脑皮层建立巩固与恢复活动——条件反射形成过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可分为泛化——分化——自动化阶段。在学会运动技能以后,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内支配各部分肌肉活动的神经元在机能上进行排列组合,从而产生系统形式和格局,使条件反射系统化。

二、太极拳教学原则

(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教师应掌握教学方向并控制全过程,但同时要落实到学生“学”上,以实现目标和结果。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二)自觉性与渐进性相结合

首先,要创造健康环境,并尽量解除身心紧张。学习规律是“循序渐进”,也适用于太极拳教学,从易到难,不急于求成。

(三)直观性与演练领做结合

采取常规示范外,还需借助录像、图片等辅助教材,以及语言强化帮助记忆。

(四)内外养练结合

追求外在形美,同时内在神美;既强调外练又强调内练;其本质是协调,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意识而形成独特理论。它是一种武德和知识修养与经世安民相结合的手段,对身体锻炼有积累气血作用,同时对精神有调整作用。

(五)以拳术套路为基础,基本功贯穿始终

抓好基本功对提高技术水平至关重要,无论技术高低都不可忽视.

(六)传授技术培养能力

除了传授技术还要培养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应用理解并发展能力

使用这些原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教授这门古老而深奥的武术艺术,它不仅是一种身体锻炼,更是一种精神修养和道德提升的手段。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将这些原则融入日常训练,将无疑使得我们的下一代能够更全面地发展自己的潜力,为社会带来更多正面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说,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其他组织机构,都应该重视体育教育特别是传统武术教育,这将对个体乃至社会产生长远且积极的影响。

标签: 武术知识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